
即玫瑰。一種落葉灌木。亦為對樹木之美稱。《西京雜記》卷一:“ 樂遊苑 自生玫瑰樹,樹下有苜蓿。” 唐 李叔卿 《芳樹》詩:“春看玫瑰樹,西鄰即 宋 家。”參見“ 玫瑰 ”。
關于“玫瑰樹”的解釋,需結合植物學定義和文化寓意綜合理解,主要分為以下四方面:
植物學定義
玫瑰樹學名Ochrosia borbonica,是夾竹桃科玫瑰樹屬的喬木,高可達15米,葉輪生或對生,倒卵形,聚傘花序,果實為紅色肉質核果。主花期6-7月,廣泛分布于廣東、海南及東南亞地區。
傳統文獻中的指代
古代文獻如《西京雜記》和唐詩中提到的“玫瑰樹”,多指薔薇科落葉灌木玫瑰(Rosa rugosa),而非現代植物學分類的夾竹桃科樹種。
作為成語,“玫瑰樹”比喻逆境中頑強成長的美好事物或人才,源自沙漠玫瑰在惡劣環境下開花的特性。
如需更詳細的植物圖譜或詩詞典故,可參考《中國植物志》或《西京雜記》相關章節。
《玫瑰樹》這個詞是指一種樹木,也稱為玫瑰樹苗或玫瑰木。它是玫瑰科植物的一種,葉子呈羽狀複葉,花朵有豐富多彩的顔色,香氣濃郁,因此被廣泛栽培為觀賞植物。
《玫瑰樹》的拆分部首為⺾(艸),是植物部首;筆畫數為13畫。
《玫瑰樹》這個詞來源于中文的詞語組合。玫瑰一詞起源于拉丁文的 "rosa",意為玫瑰花,樹則指的是樹木。由此組成了玫瑰樹這個詞語。
《玫瑰樹》的繁體字為《玫瑰樹》。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一種古代的寫法為「枚」、「廁」、「梅」,意為梅花樹木,與現代的寫法有所區别。
1. 我家的花園裡有一棵美麗的玫瑰樹。
2. 她從花壇中采摘了幾朵玫瑰樹下的花朵。
組詞:花朵、栽培、觀賞、香氣
近義詞:玫瑰花、薔薇
反義詞:松樹、柏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