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論硋的意思、論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論硋的解釋

猶言衆矢之的,衆人議論的目标。 南朝 宋 鮑照 《謝隨恩被原疏》:“寝病幽栖,無援朝列,身孤節卑,易成論硋。” 錢振倫 注引《玉篇》:“硋,止石。”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論硋”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釋義

論硋(lùn ài):指成為衆人議論的目标,類似于“衆矢之的”。形容因某種原因(如地位、行為等)被廣泛關注或非議,導緻處境受限。

二、字詞解析

  1. 論(lùn):本義為議論、讨論。
  2. 硋(ài):古同“礙”,意為阻礙、障礙()。在“論硋”中引申為因議論而成為阻礙。

三、引證與用法

南朝宋鮑照《謝隨恩被原疏》中曾用此詞:“寝病幽栖,無援朝列,身孤節卑,易成論硋。” 此處指作者因身份卑微、孤立無援,容易成為他人議論的對象,進而影響處境。

四、綜合理解

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強調社會輿論對個人的負面影響。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常見于文言文或特定學術讨論中。


若需進一步探究古籍用例或字形演變,可參考漢典等權威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硋的意思

硋(ào)是一個漢字,意思是指一種黑色的岩石。它通常與石、岩等相關。

拆分部首和筆畫

硋的部首是石(dàn),它的總筆畫數為10。

來源

硋的來源是比石更早的漢字形狀,它可以追溯到古代象形文字。通過曆史演變,硋從象形逐漸變成了現在的樣子。

繁體

繁體字中硋的寫法是礒,字形結構和簡化字略有不同,但仍然保留着石的部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硋的字形與現在稍有不同。由于字形的演變,硋的形狀可能會比現代稍微複雜一些,但整體上仍然可辨認。

例句

1. 喜歡收集各種奇石的博物館裡,陳列着許多罕見的硋。

2. 探險隊在山頂發現了大量的硋,這意味着這裡曾經是一座火山的活動區。

組詞

結構組詞: 硋石、硋塊

動作組詞: 探索硋、收藏硋

近義詞

岩石、石礦、石頭

反義詞

水、土壤、植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