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爵鬻官的意思、賣爵鬻官的詳細解釋
賣爵鬻官的解釋
同“ 賣官鬻爵 ”。 清 洪昇 《長生殿·權哄》:“還説不朦蔽,你賣爵鬻官多少?貪財貨竭脂膏。”
詞語分解
- 賣爵的解釋 出售爵位。 漢 初,民得爵位後可以出賣。後則多為公家拍賣官爵以斂財。《史記·孝文本紀》:“帝加惠:令諸侯毋入貢,弛山澤,減諸服禦狗馬,損郎吏員,發倉庾以振貧民,民得賣爵。” 司馬貞 索隱引 崔浩 曰:
- 鬻官的解釋 賣官。 晉 陸機 《五等論》:“鬻官之吏,以貨準才。”《隋書·虞世基傳》:“ 孫(氏) 復攜前夫子 夏侯儼 入 世基 舍,而頑鄙無賴,為其聚斂,鬻官賣獄,賄賂公行,其門如市,金寶盈積。”
網絡擴展解釋
“賣爵鬻官”是一個描述政治腐敗現象的成語,以下為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 拼音:mài jué yù guān
- 字義分解:
- 賣:出售
- 爵:爵位,古代君主授予的等級稱號(如公、侯、伯等)
- 鬻:販賣
- 官:官職
- 整體含義:指當權者通過買賣官職和爵位來聚斂財富,形容政治腐敗。
二、出處與演變
- 最早文獻:出自清代洪昇《長生殿·權哄》:“還說不朦蔽,你賣爵鬻官多少?貪財貨竭脂膏。”。
- 同源詞:與“賣官鬻爵”(mài guān yù jué)同義,後者更常見,見于《宋書·鄧琬傳》:“父子并賣官鬻爵”。
- 曆史背景:秦漢時期已存在制度性“鬻爵”,後期逐漸演變為賣官,成為財政危機時的斂財手段。
三、應用與例句
- 語境:多用于批判封建或腐敗政權中權錢交易的現象,含強烈貶義。
- 例句:
- 清朝末年,賣爵鬻官之風盛行,導緻官場無能者充斥。
- 他因賣爵鬻官中飽私囊,最終被朝廷治罪。
四、近義詞與延伸
- 近義詞:貪贓枉法、權錢交易、賄賂公行。
- 反義詞:清正廉明、兩袖清風。
- 延伸現象:曆史上雖以負面為主,但少數時期(如漢代)賣官收入用于赈災或軍需,存在争議性。
五、權威參考資料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長生殿》《宋書》原文,或參考曆史研究文獻(如)。
網絡擴展解釋二
賣爵鬻官
賣爵鬻官是一個成語詞組,指的是貪官污吏賄賂或非法交易以獲取封爵或官職的行為。
拆分部首和筆畫:
賣(卩、丷,4畫)爵(父,4畫)鬻(鬼,14畫)官(宀、示,8畫)
來源:
《禮記·樂記》中有“鬻官以下,奸商以下”的記載,意為出賣官職或以不當手段買賣的下流行為。
繁體:
賣爵鬻官(繁體字:賣爵鬻官)
古時候漢字寫法:
賣爵鬻官的古文寫法為:“賣”字用簡體字中的“卩”和“亠”構成;“爵”字的古文寫法為“父”字;“鬻”字的古文寫法為“鬼”字;“官”字的古文寫法為“宀”和“示”字構成。
例句:
他為了靠近權力,不擇手段地進行賣爵鬻官的勾當。
組詞:
賣官鬻爵、賄賂官爵、買官賣爵
近義詞:
賄選、貨官、賣官財利
反義詞:
廉潔、正直、公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