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鹑緯的意思、鹑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鹑緯的解釋

指鹑火星。緯,行星。《明史·樂志二》:“祭畢,樂舞童羣歌《雲門之曲》:景龍精兮時見,測鶉緯兮宵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鹑緯是古代中國天文星象學中的專有名詞,由“鹑火”星次與行星“緯”行軌迹結合而成,特指歲星(木星)運行至鹑火星次的天象。其核心含義與天文定位、分野理論及曆史紀年密切相關,具體解析如下:


一、天文定位與星次劃分

“鹑火”為十二星次之一,對應黃道十二宮的獅子宮(現代天文學中的獅子座)。《漢書·律曆志》明确記載:“鹑火,初柳九度,終張十七度”,其範圍涵蓋柳宿、星宿、張宿,是周朝的分野星區。

“緯”指行星(尤指歲星)在星空間穿行的軌迹。古人觀測歲星約12年繞天一周,每年行經一個星次,“鹑緯”即歲星抵達鹑火之位的天象。《新唐書·曆志》載:“歲星歲行一次,居之鹑緯,以紀周邦”,凸顯其紀年功能。


二、分野理論與文化象征

鹑火星次對應地理分野為周王室故地(今河南洛陽一帶)。《周禮·春官》鄭玄注:“鹑火,周之分野”,象征王權正統。

“鹑緯”天象因此被賦予政治寓意:


三、曆史紀年與曆法應用

古代史書常以“鹑緯”标記重大事件年份:

《左傳·襄公二十八年》:“歲在星紀,而淫于玄枵……明歲,歲在娵訾,将複于鹑緯。”

此記錄以歲星軌迹推演時序,印證“鹑緯”作為天文坐标的實用性。


四、詞源考據與演變

“鹑”源于星宿形态聯想:


結論:“鹑緯”是融合星次分野、行星觀測與王權象征的複合概念,其核心指涉歲星行至鹑火星次的天文現象,并衍生為周王朝興替的文化符號。這一術語集中體現了中國古代“天人感應”的宇宙觀,是研究傳統星象學與曆史紀年的關鍵坐标。


參考資料

  1. 《漢書·律曆志》
  2. 《新唐書·曆志》
  3. 《周禮注疏》鄭玄注
  4. 《國語·周語》
  5. 《左傳·襄公二十八年》
  6. 《爾雅·釋天》
  7. 《釋名·釋天》

網絡擴展解釋

“鹑緯”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天文和曆史文獻分析,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釋義
“鹑緯”指鹑火星(二十八宿中的星宿之一)與行星的位置關系。其中:

2. 文獻用例
該詞出自《明史·樂志二》:“景龍精兮時見,測鶉緯兮宵懸。”意為觀測鹑火星與行星的方位,常用于祭祀或天象記載。

3. 其他可能的解釋争議
有少數資料(如)将其解釋為“形容人輕浮不嚴肅”,但這一說法缺乏權威文獻支撐,可能與方言或誤傳有關。主流觀點仍以天文含義為準。

4. 相關拓展

建議進一步查閱《明史》或《天文志》類文獻,以獲取更詳細的星象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罷困八宥把鲊碧芙蓉布露不配長嘯茶色黨塾道德境界殿阙督壓反圍剿父母國幹笑隔扇躬耕鬼客晷運蒿徑宏觀經濟槐膠賤行郊鄽交貿緊跟決脰刻篆空載曠拙老牛連翩聯韻樓雉螺亭蠻氣緬求妙覺磐萦辟盟千叮咛萬囑咐麒麟楦妻甥蚺虵山公酩酊參辰卯酉施爵詩詠帥爾束帛水飾送亡孫武騰踏同辭頽倒危視香楮相支蕭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