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igh and steep] 形容山勢高峻陡峭;高聳,陡峭
(1).高聳,陡峭。 晉 葛洪 《抱樸子·微旨》:“苟所不逮者,雖日月麗天之炤灼, 嵩 岱 幹雲之峻峭,猶不能察焉。” 金 元好問 《續夷堅志·楊洞微》:“然東隔絶澗,南限羣峯,石壁峻峭幾百步,不可越。” 巴金 《秋》四:“前面,一邊是水閣,一邊是峻峭的石壁。”
(2).指水勢湍急。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江水二》:“ 袁山松 曰:‘二灘相去二裡, 人灘 水至峻峭。’”
(3).比喻作風的嚴峻。 晉 葛洪 《抱樸子·行品》:“士有行己高簡,風格峻峭,嘯傲偃蹇,淩儕慢俗。”
(4).形容文筆剛勁有力。 元 劉壎 《隱居通議·詩歌三》:“凡此皆語短而意長,若他人必費盡多少言語摹寫,此獨簡潔峻峭,而悠然深味,不見其際。” 明 陶宗儀 《辍耕錄·文章宗旨》:“跋語不可多,多則冗,尾語宜峻峭,以其不可復加之意。” 郭紹虞 《中國文學批評史·唐宋派的文論》:“在當時,‘文必 秦 漢 ’的口號,事實上是同江西詩人之講句法詩律是同樣的純藝術的觀點,而且也是同樣的手法,都是想用古硬雄厚峻峭的風格來振起痿痺。”
“峻峭”是一個形容詞,主要用于以下含義及語境:
基本解釋
形容山勢高聳陡峭,如“峻峭的山峰”。該詞由“峻”(高大)和“峭”(陡直)并列構成,強調既高且險的地貌特征。
引申義與比喻用法
文學與曆史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晉代葛洪《抱樸子》,後金代元好問、現代作家巴金(《秋》)等均用其描寫自然景觀。
近義詞與反義詞
使用示例
發音:jùn qiào(漢語拼音)
詞性:形容詞,多用于書面語境。
峻峭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山峰或山嶺險峻陡峭的樣子。它常用來形容山勢陡峭、山嶺高聳、山峰險峻的地貌特征。
拆分部首:山、方
拆分筆畫:每個字分别有8個筆畫
來源:峻峭的來源可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在古代,字形較為簡單,并沒有明确的拼音和字義,而是通過象形、會意、形聲等方式傳達含義。峻峭的字形主要由圖像上的山峰和方塊組成,表達了山勢險峻的特征。
繁體:峻峭的繁體字為嶔峭,字形保留了山峰和方塊的形狀,并加入了額外的山峰部分,更加形象地表達了險峻的山勢。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方式略有不同,但整體字形基本保持一緻。峻峭在古代可以寫作"峻峻"或者"峭峭"。
例句:
1. 這片山區地勢峻峭,很難通行。
2. 峽谷兩旁是險峻的山峰,壯麗非凡。
組詞:
1. 峻峭如削:形容山峰或山嶺極其陡峭的樣子。
2. 峻峭不平:形容地勢險峻,起伏不平。
3. 峻峭峰巅:形容山頂陡峭高聳。
近義詞:
1. 陡峭:形容山峰或山勢陡直。
2. 崇山峻嶺:形容山勢高聳險峻。
3. 山峻:形容山的高度和陡峭程度。
反義詞:
1. 平緩:與峻峭相對,形容地勢平坦、緩和。
2. 平坦:與峻峭相反,形容地勢平直、平緩。
3. 低矮:與峻峭相對,形容高度不高或山勢不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