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慰勞,勸慰。 宋 葉適 《江陵府修城記》:“ 趙公 杖屨日出城上,以勸勞之。” 宋 沉括 《夢溪筆談·權智》:“﹝ 狄青 ﹞使人諭 孫元規 ,令暫主席行酒,少服藥乃出,數使人勸勞座客。”《水浒傳》第一○七回:“ 盧俊義 慰撫勸勞,就令 武順 鎮守城池,因此賊将皆感泣,傾心露膽,棄邪歸正。”
“勸勞”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quàn láo,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勸勞”指慰勞、勸慰,通常用于通過言語或行動安撫、鼓勵他人,尤其在對方辛勞時給予關懷。該詞由“勸”(勸說、鼓勵)和“勞”(辛勞、勞動)組合而成,強調在慰勞中帶有勸勉的意圖。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古典文獻或曆史語境,需結合具體場景理解其慰勞與勸勉的雙重含義。
“勸勞”是古漢語中表達慰勞與勸慰的複合詞,常見于宋代至明清文本,現代使用需注意語境。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出處,可查閱《夢溪筆談》《水浒傳》等文獻。
勸勞是指勸告勞動、鼓勵勞動的意思。它可以用來表達建議勤奮工作、努力進取的意義。
《勸勞》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勸(言字旁)和勞(力字旁)。其中,勸的筆畫數是8畫,勞的筆畫數是7畫。
《勸勞》一詞來源于古代的儒家經典《大學》。在書中,勸勞被視為學問修養的一部分,強調通過不懈的勞動來提升個人素質。
在繁體字中,勸勞的寫法為「勸勞」。
在古時候,勸勞的漢字寫法并不完全相同。其中勸的古字形為「勧」,字旁為「言」,書寫時為勸的上面多加一點;而勞的古字形為「勞」,字旁為「力」,書寫時為左邊是勞,右邊是力。
1. 我們應該向年長的人學習,勸勞他們的過去和積極的工作态度。
2. 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勸勞青年們,讓他們認識到努力工作的重要性。
1. 勸告:對他人提出建議或忠告。
2. 勸導:通過引導和勸說來影響他人的行為或決定。
3. 勸誡:有針對性地警告或勸告他人遵守規則、遵循道德等。
鼓勵、激勵、勉勵、奮發、發奮圖強
怠惰、懶散、消極、懶惰、厭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