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馬舞的意思、馬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馬舞的解釋

舞蹈之一種。馴馬者執鞭舞,馬亦應節而舞。 唐 段安節 《樂府雜錄·舞工》:“馬舞者,櫳馬人著綵衣執鞭,於牀上舞蹀躞,蹄皆應節奏也。” 元 丁複 《題畫馬為方遠上人賦》詩:“況復教之作馬舞,跪拜起伏取笑娭。”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馬舞”是中國古代一種以模仿馬的動作形态為特色的傳統舞蹈形式,其核心在于舞者與馬的互動配合。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馬舞屬于馴獸類舞蹈,表演時馴馬者身着彩衣、手持馬鞭,通過節奏引導馬匹完成踏步、跳躍等動作,使馬的動作與音樂節拍相呼應。舞者不僅自身展現舞蹈技巧,還需通過肢體語言和道具(如鞭子)指揮馬匹,形成人馬合一的藝術效果。

  2. 曆史記載與演變
    據唐代段安節《樂府雜錄·舞工》記載,馬舞在唐代已盛行,表演者需在特制床榻上完成“舞蹀躞”(小步舞),且馬蹄聲需嚴格符合節奏。元代丁複的詩句“況復教之作馬舞,跪拜起伏取笑娭”進一步說明,這種舞蹈在宋元時期仍具娛樂性,并可能融入雜技元素。

  3. 藝術特點

    • 模仿性:舞者通過服飾與動作模仿馬的姿态,如昂首、奔騰等,部分表演者甚至能惟妙惟肖地展現馬的生動形象。
    • 節奏感:音樂與動作高度協調,強調“蹄皆應節奏”的精準配合。
    • 表演形式:早期可能結合床榻等道具,後期逐漸發展為更自由的舞台形式,并融入民間節慶活動。

注:現代語境中,“馬舞”一詞偶被借用描述其他藝術形式(如雜技中的馬術表演),但其傳統定義仍以古代文獻記載為核心。

網絡擴展解釋二

馬舞的意思

《馬舞》是指馬跳躍起舞的一種表演形式,是一種美麗而獨特的舞蹈藝術。

拆分部首和筆畫

《馬舞》的拆分部首為馬(馬部首)。

《馬舞》的總筆畫數為14畫。

來源

《馬舞》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民間舞蹈文化。在古代,人們通過模仿馬的奔跑和舞動來表達對馬的敬意和贊美。

繁體

《馬舞》的繁體字為「馬舞」。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寫《馬舞》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沒有明顯差異。

例句

1. 在春節晚會上,演員們齊聲高唱着舞動着《馬舞》。

2. 這支《馬舞》以其獨特的藝術形式吸引了衆多觀衆。

組詞

1. 馬躍:形容馬跳躍的動作。

2. 馬拉松:長距離的賽跑項目,以馬為象征。

3. 舞蹈:表演藝術的一種形式,包括《馬舞》在内。

4. 馬術:騎馬技巧的一種體育運動。

近義詞

1. 馬術:指騎馬技巧的運動,與《馬舞》在某種程度上存在相似性。

2. 馬戲:指馬表演的一種形式,也包含着馬的舞蹈動作。

反義詞

1. 馬癡:對馬一無所知,沒有馬的相關知識和興趣。

2. 馬虎:指做事草率、不認真,與馬的舞蹈形式相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