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平典的意思、平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平典的解釋

(1).公平的律令。《後漢書·陳忠傳》:“臣 忠 心常獨不安,是故臨事戰懼,不敢穴見有所興造,又不敢希意同僚,以謬平典。”《隋書·刑法志序》:“歲布平典,年垂簡憲。” 唐 劉肅 《大唐新語·持法》:“臣守平典,庶無寃濫,雖死不恨也。”

(2).平闆質實。 南朝 梁 锺嵘 《<詩品>序》:“ 孫綽 、 許詢 、 桓 、 庾 諸公,詩皆平典,似《道德論》, 建安 風力盡矣。”

(3).和平典雅。 明 何良俊 《四友齋叢說·文》:“其文皆宗 康 李 ,然能更造平典,雖曰大輅始於椎輪,層冰由於積水,亦由其禀氣和粹,正得其平耳。” 章炳麟 《論式》:“ 簡文 變古,志在桑中, 徐 庾 承其流化,平典之風,於茲沫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平典”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以下是其詳細釋義:

一、核心含義

  1. 公平的律令
    指公正的法律或規章制度,常見于古代文獻。例如《後漢書·陳忠傳》提到“不敢謬平典”,強調對律令的遵守。唐代劉肅的《大唐新語》中也有“臣守平典”的表述,體現法律執行的公正性。

  2. 平闆質實
    用于文學批評,形容詩文風格平淡、缺乏文采。南朝梁代鐘嵘在《詩品》序中批評孫綽、許詢等人的詩“平典似《道德論》”,認為其過于直白而失去藝術感染力。

  3. 和平典雅
    指文風或言辭的平和雅緻。明代何良俊在《四友齋叢說》中評價某些文章“更造平典”,即通過質樸語言達到典雅效果。

二、補充說明

三、例句參考

以上内容綜合了古籍引用及權威詞典釋義,如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後漢書》《詩品》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平典

《平典》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的意思指的是一種平等和典範。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平(ping)和典(dian)。其中,平的部首是立(li)并且它的筆畫數是5;典的部首是八(ba)并且它的筆畫數是8。

來源與繁體

《平典》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古漢語。在古代,人們常常使用《平典》來形容一種行為或屬性具有公正、合宜和典範的特點。這個詞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是「平典」。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平典」這個詞的漢字寫法略有不同。平的古漢字寫法是「滿」,而典的古漢字寫法是「顛」。這兩個古代漢字都具有更多的筆畫和複雜的結構。

例句

這裡舉幾個例句來幫助理解「平典」這個詞的使用:

1. 他的言行舉止始終以公正和正直為平典。

2. 這本書是道德标準的平典。

3. 在這個法律體系中,對待每個人都要以平典方式去處理。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平時、平凡、典範、典雅

近義詞:公正、正直、規範、模範

反義詞:偏見、不公、不正當、異端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