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马舞的意思、马舞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马舞的解释

舞蹈之一种。驯马者执鞭舞,马亦应节而舞。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舞工》:“马舞者,櫳马人著綵衣执鞭,於牀上舞蹀躞,蹄皆应节奏也。” 元 丁复 《题画马为方远上人赋》诗:“况復教之作马舞,跪拜起伏取笑娭。”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马舞是汉语中一个兼具历史意涵与艺术特质的复合词,其释义可从以下三方面展开:

一、基本释义 "马舞"指代以马为表演主体的舞蹈形式,属于古代百戏体系,常见于宫廷庆典或节日祭祀活动。该词最早见于《旧唐书·乐志》记载:"玄宗尝命教舞马四百蹄,衣以文绣,络以金银",描述了唐代宫廷训练马匹随乐起舞的盛况。

二、历史典故 安禄山进献舞马的记载成为重要文化符号,《资治通鉴》载:"禄山献俘,舞马于勤政楼",揭示了这种艺术形式在盛唐时期的政治象征意义。根据中国艺术研究院《唐代乐舞考》研究,舞马需经过三年以上特殊训练,能完成"衔杯跪拜""踏节回旋"等程式化动作。

三、文化内涵 马舞在文学作品中常作为盛衰隐喻,杜甫《斗鸡》诗云:"斗鸡初赐锦,舞马更登床",即以舞马意象暗喻宫廷奢靡。现代民俗学者在《丝绸之路乐舞研究》中指出,这种艺术形式融合了突厥驯马技艺与中原礼乐制度,体现了多民族文化交融特征。

该词现代多用于形容极具韵律感的动态场景,如"骏马舞风沙"等文学化表达,其语义演变反映出汉语词汇从具象到抽象的文化延展过程。

网络扩展解释

“马舞”是中国古代一种以模仿马的动作形态为特色的传统舞蹈形式,其核心在于舞者与马的互动配合。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马舞属于驯兽类舞蹈,表演时驯马者身着彩衣、手持马鞭,通过节奏引导马匹完成踏步、跳跃等动作,使马的动作与音乐节拍相呼应。舞者不仅自身展现舞蹈技巧,还需通过肢体语言和道具(如鞭子)指挥马匹,形成人马合一的艺术效果。

  2. 历史记载与演变
    据唐代段安节《乐府杂录·舞工》记载,马舞在唐代已盛行,表演者需在特制床榻上完成“舞蹀躞”(小步舞),且马蹄声需严格符合节奏。元代丁复的诗句“况復教之作马舞,跪拜起伏取笑娭”进一步说明,这种舞蹈在宋元时期仍具娱乐性,并可能融入杂技元素。

  3. 艺术特点

    • 模仿性:舞者通过服饰与动作模仿马的姿态,如昂首、奔腾等,部分表演者甚至能惟妙惟肖地展现马的生动形象。
    • 节奏感:音乐与动作高度协调,强调“蹄皆应节奏”的精准配合。
    • 表演形式:早期可能结合床榻等道具,后期逐渐发展为更自由的舞台形式,并融入民间节庆活动。

注:现代语境中,“马舞”一词偶被借用描述其他艺术形式(如杂技中的马术表演),但其传统定义仍以古代文献记载为核心。

别人正在浏览...

百痾避堇跛瘫参寻伧子电色地下采矿笃终飞觞走斝风榭腹饱万言辐条妇业刚辩干求工布供献官仓官赋黑墨候气幻变谏争如流勦除谨案京枣纠集冷沉沉连木遴员龙卵庐剧卖脸冒眩梅驿孟浪么人霓裳舞倪齿骈石皤皤国老樯竿强羊谦己秦市求益反损荣达三庚沈犗事略收族淑慎四遐睢睢盱盱铁鹞惕兢外吏帷屏违乡负俗无线电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