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配地的意思、配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配地的解釋

(1).亦作“ 配墬 ”。古代祭地,以後妃袝祭。《漢書·郊祀志下》:“天地合祭,先祖配天,先妣配墬,其誼一也。” 顔師古 注:“墬,古地字也。” 唐 韓愈 《大行皇太後挽歌詞》之二:“配地行新祭,因山託故封。”

(2).謂功德與地一樣博大深厚。《禮記·中庸》:“博厚配地。” 孔穎達 疏:“博厚配地,言聖人之德博厚,配偶於地,與地同功,能載物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配地"是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古漢語詞彙,主要含義如下:

一、核心含義:祭祀中的配享關系

指在祭祀地祇(土地神)時,同時祭祀與地德相配的先祖或神靈。古人認為天、地是宇宙主宰("皇天後土"),祭祀時常将功勳卓著的先祖或帝王與天地并祀,稱為"配天""配地"。例如周代祭祀地神時,以周人始祖後稷配享,體現"父天母地"的倫理觀念和"以德配天"的思想。

二、古代禮制中的特殊用法

  1. 帝王登基儀式:新君即位時需祭祀天地,其中祭祀地祇并配祀先祖的環節稱"配地",象征政權獲得大地庇佑的正統性。《禮記·樂記》載:"祀乎明堂,而民知孝;朝觐,然後諸侯知所以臣……配地,然後萬物興。" 體現禮制對自然與人文秩序的調和。
  2. 地理分野理論:在星象分野學說中,某些地域被認為對應特定星宿,如《史記·天官書》将地面區域與二十八宿相配,形成"天則有列宿,地則有州域"的對應體系,此語境下"配"含匹配、對應之義。

三、文化引申意義

"配地"承載了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學觀,強調人類活動(尤其是帝王德行)需與大地法則相契合。《辭源》釋其蘊含"厚德載物"思想,即君主需效法大地包容萬物的品德,方能實現長治久安。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ISBN 978-7-100-12450-8
  2. 《禮記正義》,鄭玄注,孔穎達疏,中華書局點校本
  3. 《史記》(點校修訂本),中華書局,ISBN 978-7-101-07253-8
  4. 《辭源》(第三版),商務印書館,ISBN 978-7-100-11424-0

網絡擴展解釋

“配地”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種解釋,主要分為現代常用含義和古代文獻中的特殊用法:

一、現代常用含義

  1. 基本解釋
    指合理規劃土地資源,使其發揮最大效益,強調資源優化配置。

    • 構成:“配”意為安排、分配,“地”指土地,組合後體現對土地的科學管理。
  2. 應用領域
    常見于農業、城市規劃和土地管理領域,例如耕地分配、城市功能區規劃等。


二、古代文獻中的含義

  1. 祭祀相關
    指古代祭地儀式中,後妃作為配祭對象參與祭祀活動,如《漢書·郊祀志》記載“先祖配天,先妣配墬”。

  2. 象征功德
    形容人的功德如大地般深厚廣博,源自《禮記·中庸》“博厚配地”,強調德行的博大與承載能力。


三、其他補充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組詞示例,可參考《漢書》《禮記》或相關詞典條目。

别人正在浏覽...

哀恻闇默百日糧褊小猜料超導騁辨丑俗傳行觸熱寸旬惔怕調食鼎新乏軍興非地拂杓福緣赅括國軌黑熊橫放渙靡膠目葭菼鯨鯤錦套兒脊神經絕甘分少糧糒陋亡橹罟子緑珠樓買和明堂末員歐蘇淺毛遣散起本輕翼衢地任事熱蓬蓬入蜀記誓志守杜疏勒朔策説開炭黑談笑風生拓定歪貨五部無可比拟五縣笑科西伯膝關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