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rmos flask] 暖水瓶
即暖水瓶。《花城》1981年第6期:“這屋裡的東西,包括暖瓶茶杯,全是我自己買的。”《人民文學》1981年第7期:“想倒口水喝的時候,抖索的手竟打碎了一個暖瓶。”參見“ 暖水瓶 ”。
暖瓶是漢語常用詞彙,指具有保溫功能的家居器皿。《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為"儲存熱水的容器,多用雙層玻璃制成,中間抽成真空,外殼有竹編、鐵皮或塑料制成"。其核心結構包含三個部分:雙層玻璃内膽、真空隔熱層和外部保護殼,這種設計最早由英國物理學家詹姆斯·杜瓦于1892年發明,後經德國技師改良實現工業化生産。
在中國語言使用習慣中,"暖瓶"與"保溫瓶""熱水瓶"構成等義關系,但存在地域性差異。據《漢語大詞典》記載,該詞在20世紀30年代隨西洋器物傳入中國,初期多寫作"暖水甁",1956年漢字簡化後定型為現用字形。國家标準GB/T 11416-2002将其歸類為"日用保溫容器",規定容量規格從0.5升至3.5升共7個标準型號。
現代暖瓶的保溫原理遵循熱力學定律,通過真空層阻斷熱對流,鍍銀内壁減少熱輻射,軟木塞防止熱傳導,三重作用實現12-24小時的保溫時效。中國科技館實驗數據顯示,優質暖瓶内水溫每小時下降不超過1℃。該器物現已成為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中國傳統家居器物"名錄中收錄的35項現代發明之一。
“暖瓶”一詞有兩種解釋,需根據語境區分:
作為日常用品
指暖水瓶(保溫瓶),用于儲存熱水保持溫度。
作為成語(需謹慎考辨)
部分詞典提及“暖瓶”可形容心地溫暖善良,由“暖”和“瓶”組合而成,比喻關懷他人、待人友善。但此用法缺乏明确典故,權威文獻中罕見實際用例,可能為現代衍生或誤傳。
建議優先采用第一種解釋,若涉及比喻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百結謗棄悲憯邊附憋懯哺育塵床惷戆大馬疊印短古取嘟唸多一事不如省一事福利經濟學幹居告祭珪贽過羨鴻泥厚味讙言昈分徽腔降號箋天淨室唧哝進退無所即如孔繇來往往連陰雨埒垣陵氣六鹢六宇論亢髦徒媒證懵冒镆幹怕三怕四三淫上令石爛江枯時揖屬詠蜀莊嵩生嶽降穗選縮地補天團支部唾沫星往泥裡踩危行香魂鹹華小隱下驷信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