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責罵數說。《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第十四回:“天師大怒,駡説道:‘你這和尚家,這等意大,你們終不然不服朝廷管罷。’”
“駡説”是一個較為生僻的中文詞彙,其解釋如下:
意為“責罵數說”,即一邊責備、斥罵,一邊列舉過錯或數落對方的行為。例如《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第十四回中,天師因不滿對方态度而“駡説”其不服朝廷管束。
多用于描述帶有訓誡或宣洩情緒的指責,常見于古典文學作品中的對話場景,現代漢語使用頻率較低。
該詞屬于古漢語詞彙,權威辭書(如《漢語大詞典》)中暫未收錄其詳細釋義,建議結合具體語境理解,或查閱更專業的文獻資料核實。
《駡説》(mà shuō)是漢語詞彙,意為辱罵、罵人的話語。
《駡説》包含兩個部首,分别是“馬”(馬)和“言”(言),其中“馬”(馬)為首部,含有10個筆畫。
《駡説》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罵人的話語在人類社會中一直存在。而“駡”即為“辱駡”或“辱罵”的意思,是中國文化中的一種表達方式。
《駡説》的繁體字為“罵說”。
古代“駡”的寫法多為“詈”,而“説”則是“說”的古體字。
組詞:
- 批駡:批評罵人。
- 駡名:诋毀他人的名字。
- 駡人:辱罵他人。
- 駡詞:惡語辱罵的詞語。
近義詞:
- 謾罵、侮辱、辱罵、惡言相向。
反義詞:
- 贊美、誇獎、稱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