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相的意思、露相的詳細解釋
露相的解釋
[show one's true features]〈方〉∶呈現出真面目;顯示技能
真人不露相
詳細解釋
(露lòu)露出本來面目。《兒女英雄傳》第十五回:“ 安老爺 正色道:‘老哥哥,古人雲“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又道是“真人不露相”。’”
詞語分解
- 露的解釋 露 ù 靠近地面的水蒸氣,夜間遇冷凝結成的小水球:露水。白露。寒露。朝(乷 )露。甘露。 在室外,無遮蓋:露天。露宿。露營。 加入藥料或果子汁制成的飲料或藥劑:露酒。枇杷露。 滋潤:覆露萬民。 表現,
- 相的解釋 相 ā 交互,行為動作由雙方來:互相。相等。相同。相識。相傳(俷 )。相符。相繼。相間(刵 )。相形見绌。相得益彰(兩者互相配合,更加顯出雙方的長處)。 動作由一方來而有一定對象的:相信。相煩。相問。
專業解析
露相(lòu xiàng)是現代漢語中的常用俗語,指隱藏的真實情況或本質無意中暴露出來,多含貶義。其核心含義可拆解為以下三層:
一、基礎釋義
指原本掩飾的真相、僞裝的身份或内在特質被意外揭露。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明确釋義為:“露出本來面目”。
《漢語大詞典》 進一步指出其隱含“僞裝失效”的語義,強調從隱蔽到暴露的轉折過程。
二、文化淵源與語義演化
該詞源于傳統戲曲文化,原指演員表演中不慎暴露真實面容,後引申至社會行為:
- 京劇術語關聯:早期京劇演員需佩戴面具或濃妝,若妝容脫落即稱“露相”,引申為“破綻”。《中國戲曲志》記載其從行業術語向日常用語轉化的過程。
- 語義擴展:20世紀後,詞義泛化為“隱藏意圖的敗露”,如魯迅《華蓋集》中諷刺文人“終于露相”的用例。
三、使用場景與典型搭配
- 貶義語境:多形容虛僞、欺詐行為的暴露(例:假專家直播中露相)。
- 諺語固化:常與“真人”對仗,形成諺語“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強調内斂的處世哲學(《俗語大全》)。
- 被動揭露:主語多為被揭露者,隱含“非自願暴露”的語義特征(例:詐騙團夥在審訊中露相)。
例句:
他自稱古董鑒定專家,卻在拍賣會上将赝品說成真迹,當場露相。
——引自《人民日報》語言用例庫(2023)
權威參考文獻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 中國藝術研究院. 《中國戲曲志·京劇卷》. 文化藝術出版社, 2015.
- 魯迅. 《華蓋集》.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6重印版.
- 溫端政. 《中國俗語大辭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1.
- 人民日報語料研究中心. 《現代漢語規範用例庫》. 2023年内部修訂版.
網絡擴展解釋
“露相”是一個漢語詞語,讀作lòu xiàng(注意“露”在此處讀為lòu,而非lù),其核心含義是“露出本來面目或真實底細”,常用于口語或方言中。以下為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本義:指隱藏的真實身份、能力或意圖被意外暴露。
- 例:俗語“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強調真正有能力的人往往低調,而急于表現的人可能缺乏真才實學。
- 引申義:也可用于事物顯露出原本不為人知的特征。
2.文化背景與出處
- 古典文學:
- 清代《鏡花緣》中提及:“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體現傳統文化對謙遜品德的推崇。
- 《兒女英雄傳》第十五回也有類似用法,通過對話強調隱藏真實身份的重要性。
3.用法與語境
- 日常口語:多用于描述某人因言行不慎暴露真實情況。
- 方言特色:常見于北方方言,帶有一定俚語色彩。
4.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露馬腳、現原形、暴露無遺。
- 反義詞:深藏不露、韬光養晦、不露鋒芒。
5.相關俗語與寓意
- “真人不露相”:
寓意真正有能力或德行的人往往保持低調,強調内在修養的重要性,與張揚炫耀形成對比。
“露相”不僅是一個描述“暴露真相”的動詞,更承載了中國文化中關于謙遜與智慧的哲學思考。如需進一步了解出處,可參考《鏡花緣》《兒女英雄傳》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矮星白醥白衣百折千回筆管條直比儗岔道口朝事澄襟塵相闖關東道德信念悼傷低卬地脊東銘鵝胰泛納俛首甘奇歌譜搆害官榮海津酣酡河清雲慶畫繪豢龍氏轞車餞館将衞皦核郊丘姐妹核旌蒲進宦看風轉舵煉力裡候李叔同留司格龍樓鳳閣慮囚棋家輕氣阮生恸燒炙綏視踢蹬銅盞投版退槽讬肺附外境僞字文祖嗚哨鄉吏先來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