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紮排列。 明 王守仁 《龍岡新構》詩:“勿翦牆下棘,束列因可藩。”
“束列”是一個漢語詞語,其解釋及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總結如下:
“束列”指編紮排列,即通過捆束或整理使物體有序排列。該詞常用于描述将分散的物體或材料整理成有序狀态的動作或結果。
該詞最早見于明代王守仁的《龍岡新構》詩:“勿翦牆下棘,束列因可藩。”
此句意為“不修剪牆下的荊棘,通過編紮排列可形成藩籬”,體現了“束列”在實際場景中的應用。
在技術領域(如工程學)中,“管束列管式靜态混合器”等術語是“束列”概念的引申,指利用約束排列實現特定功能。
“束列”是一個兼具文學與實用性的詞彙,既可用于古典詩文中的意象描寫,也可擴展至現代技術場景。如需更詳細用例或語境分析,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籍文獻。
《束列》是一個漢語詞語,意為整齊排列、一字排開。通常用來形容物體或人員整齊地排列在一起的情景。
《束列》的部首是“日”(rì),總計有7個筆畫。
《束列》是從古漢字“蔬”演變而來的,古時将農作物整齊地排列稱為蔬,後來逐漸引申為整齊地排列其他物體或人員。
在繁體字中,是以“束”和“列”兩個字分别表示。
在古代,漢字《束列》的寫法與現代寫法稍有不同。其中,“束”字的上部偏旁是由“木”字構成,表示與樹木相關,下部的筆畫則表示捆綁的意思。而“列”的古代寫法中,“歹”偏旁表示與死亡有關,而下部的筆畫則是表示排列的意義。
1. 士兵們整齊地束列成隊,等待着指揮官的命令。
2. 攤主将食物一字排開,整齊地束列在攤位上。
1. 整列:整齊地排列。
2. 排列:把物體或人員按照一定的順序排放。
整齊、一字排開、齊整。
雜亂、混亂、不整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