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故枝的意思、故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故枝的解釋

舊的枝條。亦喻舊時栖居之處。 漢 應璩 《與侍郎曹長思書》:“薄援助者,不能追參於高妙,復斂翼於故枝。” 唐 王建 《杜中丞書院新移小竹》詩:“嫩緑卷新葉,殘黃收故枝。” 宋 秦觀 《春日偶題呈錢尚書》詩:“三年京國鬢如絲,又見新花發故枝。” 元 陳基 《秋懷》詩之六:“落葉辭故枝,驚鴻亦飄忽。”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故枝”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拼音為gù zhī,字面指舊的枝條。常見于古典文學中,既用于描述植物枯萎或殘留的枝幹,也可引申為舊時栖居之處,暗含對過去的懷念或時光流逝的感慨。


二、比喻義與文學意象

在文學作品中,“故枝”常被賦予象征意義:

  1. 自然意象
    如唐代王建《杜中丞書院新移小竹》的“殘黃收故枝”,以枝葉更替暗喻新舊交替。
  2. 人生隱喻
    宋代秦觀《春日偶題呈錢尚書》中“新花發故枝”,借植物輪回表達對舊日境遇的追憶。
  3. 情感載體
    元代陳基《秋懷》的“落葉辭故枝”,通過枝葉分離比喻離别或漂泊無依的情感。

三、出處與用法

該詞最早見于漢代應璩《與侍郎曹長思書》中的“斂翼於故枝”,形容收斂羽翼、回歸舊居的狀态。後世詩人多沿用此意象,如查字典例句中“娟影依然傲故枝”,以物喻人表達堅守故地的氣節。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句背景,可參考古籍或權威詞典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故枝》的意思

《故枝》是一個漢字詞語,常見于古文詩歌中,意為已經枯萎、脫落的樹枝。

拆分部首和筆畫

《故枝》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木”是表示與樹木相關的部首,“支”是表示分支、支撐的部首。總共有10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故枝》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詩經·召南·關雎》一詩中,“不雌不雄,何缤爾公?故枝之華,言維其茂。”這是先秦時期的一首詩歌,後來成為《詩經》中的一部分。

在繁體字中,《故枝》的寫法和簡體字基本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形狀和現代略有不同。《故枝》這個詞在古時候的寫法是 “故枝”。

例句

以下是幾個使用《故枝》的例句:

1. 故枝飄落在地上,讓人感歎歲月的流轉。

2. 秋風吹散了林中的故枝,大地變得一片凄涼。

3. 這些故枝凋零的樹木,是歲月變遷的見證。

相關詞語

1. 組詞:故木、枝幹、故樹、落葉

2. 近義詞:枯枝殘葉、凋零

3. 反義詞:新芽、鮮枝綠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