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草名。也稱“莠”。《太平禦覽》卷九九八引《韋曜問答》:“‘甫田維莠,今何草?’曰:‘今之狗尾也。’”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五·狗尾草》:“莠,草莠而不實,故字從秀穗,形象狗尾,故俗名狗尾。”
(2).喻昏庸或職卑的官吏。 唐 劉肅 《大唐新語·忌戒》:“或謂之曰:‘何不與給事同籍?五品家當免差科。’ 仁相 曰:‘誰能向狗尾底避陰涼?’” 明 陳子龍 《上石齋師》:“狗尾載途,木瓜盈路;倡優日利,弧矢不威。” 清 筱波山人 《愛國魂·國憂》:“曾占狀頭之職,羞隨狗尾之班。”
(3).喻不肖子孫。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馀韻》:“開國元勳留狗尾,換朝逸老縮龜6*頭。”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狗尾漢語 快速查詢。
“狗尾”在漢語中主要有以下三個層面的釋義:
一、字面含義 指犬類動物的尾部器官,常見于生物學術語及日常描述。如《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狗的尾巴”,用于指代動物的生理結構特征。
二、文學比喻義 常用于成語“狗尾續貂”,典出《晉書·趙王倫傳》“貂不足,狗尾續”,原指古代官員濫封爵位導緻冠飾不足,後用比喻以次品續接珍品,産生不協調效果。該用法在《漢語大詞典》中被收錄為經典文學意象。
三、植物學延伸義 特指狗尾草(Setaria viridis),《中國植物志》記載其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因穗狀花序形似犬尾得名,民間亦稱“莠草”。該名稱在《本草綱目》等古籍中已有藥用記載。
“狗尾”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綜合搜索結果可歸納為以下解釋:
植物名稱(狗尾草)
指一種草本植物,古稱“莠”,即現代常見的狗尾草。其名稱源于穗形似狗尾,常與農作物混雜生長,被視為雜草。
比喻義:不完美或末端
作為成語時,形容事物的末端或最後階段,暗含“不完整、不完美”之意。例如“狗尾續貂”即用狗尾代替貂尾,比喻以次充好。
社會隱喻
文字來源
該詞最早見于《太平禦覽》等古籍,李時珍《本草綱目》也記載其植物特征,印證了“莠”與狗尾草的關聯。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詞義,若需更完整的曆史用例,可參考《韋曜問答》《大唐新語》等文獻來源。
白足和尚博廠彩轎操介纏束秤平鬥滿誠意馳跋出馬打扳蹬腿吊恤鼎建饤坐梨多情善感方舸方趾圓顱飛丸鴻涯畫稿黃昏慧俊駕鵝見彈求鸮借使精思襟連訣箓濬距闊塹雷達兵累囚兩當衫裡裡外外陵侮緑浦昧良心南館拈竿洽着清交清悠悠绮筵散位神氣十足沈酗識人缌免搜腸太上道君貼防聽覺同例通仙違異微子吾生閑淡顯慶辂西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