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氣量寬宏,能接受批評或采納意見。《三國志·魏志·明帝紀》“帝崩” 裴松之 注引 晉 孫盛 曰:“﹝ 明帝 ﹞優禮大臣,開容善直,雖犯顔極諫,無所摧戮。”
“開容”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基本釋義
指氣量寬宏,能接受批評或采納意見,強調人的胸襟開闊、包容性強。例如《三國志》中描述魏明帝“優禮大臣,開容善直”,即體現其寬容納谏的品質。
出處與典故
該詞最早見于《三國志·魏志·明帝紀》裴松之注引孫盛的評價。此外,《莊子·秋水》中公孫丑的故事也隱含“開容”精神:雖容貌不佳,但心胸寬廣,能容忍他人非議。
使用場景
多用于形容性格開朗豁達、善于接納不同意見的人,或贊美他人兼具寬容氣度與美好儀容。例如:“他為人開容,團隊争議常能妥善化解。”
名字寓意
若作為人名,“開”象征開啟、爽朗,“容”指包容與儀态,組合後寓意正直智慧、果斷包容。如:“開容一名,寄望其明辨是非且胸懷寬廣。”
擴展說明
部分資料提到“容”也指容貌,但核心含義仍以氣度為主。需注意語境,避免與單純形容外貌的詞彙混淆。
開容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由“開”和“容”兩個字組成。
“開”的部首是“開”,它的拆分部首是“⼤”,拆分筆畫是3畫。開字的意思是打開、開始的意思。
“容”的部首是“纟”,拆分部首是“⽀”,拆分筆畫是5畫。容字的意思是包容、接受的意思。
“開容”的來源暫時未知。
在繁體字中,“開容”可寫作“開容”。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開容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但具體形态需要進一步研究。
以下是“開容”的例句:
1.他開容接受了我的道歉。
2.我們應該開容的心态面對不同的意見。
開明、開心、開展、開放、開口、包容、接受
開明、包容
排斥、拒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