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采榷的意思、采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采榷的解釋

指采礦和征稅。 明 萬曆 中設礦監、稅監,多任宦官,所至肆虐,吸髓飲血,民不聊生。為 明 代後期弊政之一。《明史·李戴傳》:“瘡痍未起,而採榷之害又生。不論礦稅有無,概勒取之民間,此何理也。”《明史·宦官傳二·陳矩》:“惟四方採榷者,帝實縱之,故貪殘肆虐,民心憤怨,尋緻禍亂雲。”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采榷”是漢語中的一個曆史詞彙,其核心含義為采礦與征稅,特指明代後期由宦官主導的礦監、稅監制度。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采”指采礦,“榷”指專賣或征稅,合稱“采榷”即政府對礦産資源的開采和稅收管控。該制度在明萬曆年間(1573-1620年)被廣泛推行,成為國家財政的重要來源。

  2. 曆史背景與實施方式
    萬曆時期,朝廷為緩解財政危機,派遣宦官擔任礦監、稅監,直接管理地方礦産開采和商業稅收。這些宦官權力極大,常以“礦稅”名義橫征暴斂,甚至無礦地區也被強制征稅,導緻民怨沸騰。

  3. 社會影響
    采榷制度因執行者(宦官)的貪婪殘暴淪為弊政。史載其“吸髓飲血,民不聊生”,加劇了社會矛盾,被認為是明朝後期動蕩的誘因之一。《明史·李戴傳》曾批判其“不論礦稅有無,概勒取之民間”的荒謬性。

  4. 文獻記載
    該詞多見于明代史料,如《明史·宦官傳》提到采榷導緻“民心憤怨,尋緻禍亂”,側面反映了這一政策對王朝衰敗的影響。

“采榷”不僅是經濟政策術語,更承載了明代宦官專權、苛政害民的曆史教訓。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明史》相關篇章或經濟史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采榷》是一個漢字詞彙,下面給你詳細解釋。 - 意義:指采集觀點、意見、信息并加以詳盡分析和讨論的行為。 - 拆分部首和筆畫:《采榷》的部首是木,總共由12個筆畫組成。 - 來源:該詞最早見于《隋書·經籍志》,後經過曆代文獻中的傳承使用。 - 繁體:《采榷》的繁體為「採榷」。 -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時候,「采榷」常寫作「採榷」,書寫形式略有不同,但意義相同。 - 例句:他們經常聚集在一起,采榷重要的議題。 - 組詞:采集、采訪、榷價、榷益等。 - 近義詞:探讨、讨論、研究、考察等。 - 反義詞:膚淺、表面、輕率、武斷等。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若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