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傳說中的異鼠。其毛可織火浣布。《太平禦覽》卷八二○引 晉 張勃 《吳錄》:“ 日南 比景縣 有火鼠,取毛為布,燒之而精,名火浣布。” 唐 張說 《喜雨賦》:“南窮火鼠之澤,北盡燭龍之會。” 宋 蘇轼 《徐大正閑軒》詩:“冰蠶不知寒,火鼠不知暑。” 清 趙翼 《途遇大雪》詩:“先生身将作火鼠,去向炎方嘗溽暑。”參見“ 火鼠布 ”。
(2).古代一種鼠形武器,利用火藥發揮殺傷力。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兵部·火藥》:“ 戚繼光 帥 薊門 ,又用火鴉、火鼠、地雷等物。”
“火鼠”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主要包含以下兩類解釋:
特征與習性
火鼠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奇獸,亦稱“火光獸”。據記載,它栖息于南方火山中,以燒不壞的“不盡木”為居所。其毛色在火中呈赤紅色,出火後變為白色,且遇水即死。另說其活動具有季節性,春夏現身、秋冬隱匿。
火浣布與用途
火鼠的毛發可織成“火浣布”,這種布料遇火焚燒後反而更加潔淨。晉代《吳錄》、唐代張說《喜雨賦》等文獻均有記載,蘇轼詩中“火鼠不知暑”也借其特性喻指不畏炎熱。
火鼠亦指明代出現的一種鼠形火器,内部填充火藥,用于戰場殺傷。例如戚繼光在薊門駐防時,曾使用火鼠、火鴉等武器,屬于早期火藥武器的創新形式。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太平禦覽》、蘇轼詩詞或明代軍事典籍等原始文獻。
《火鼠》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指的是一種古老的生物,也稱為“火鼠精”或“火鼠妖”。它在民間傳說和神話故事中經常出現,被描繪成一隻外形像老鼠而全身閃爍着火焰的神奇生物。
《火鼠》的第一個字是“火”,它的部首是火部,總共有4個筆畫;第二個字是“鼠”,它的部首是鼠部,總共有13個筆畫。
《火鼠》一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神話故事中,故事中講述了火鼠是火神廟中的守護神,能夠驅散邪惡力量,并給人們帶來好運和繁榮。
《火鼠》的繁體寫法為「火鼠」。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經曆了演變和變革。以《火鼠》為例,古人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差異。然而,獻給《火鼠》的古籍和文物已經有限,我們很難找到确切的古代寫法。
1. 傳說中的《火鼠》在夜晚中會照亮整個山林。
2. 他的眼神炯炯有神,就像一隻《火鼠》一樣。
火焰、鼠标、火把、神奇、閃爍。
火靈、火精。
水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