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ilitary directives or announcements] 古代指軍事文告
昨夜見軍帖。——《樂府詩集·木蘭詩》
軍中的文告。古樂府《木蘭詩》:“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
“軍帖”是古代軍事活動中的專用文書,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軍帖”指古代軍事文告,主要用于傳達征兵、調兵等軍事指令。例如《木蘭詩》中“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即描述征兵文書的發布場景。
該詞最早見于南北朝民歌《木蘭詩》,成為描述古代征兵制度的重要例證。唐代杜甫《新安吏》中“府帖昨夜下”的“府帖”實為“軍帖”的别稱,因唐代府兵制得名。
唐代起,“軍帖”又稱“府帖”,與府兵制相關,後世沿用此稱。例如明代何景明詩句提到“府帖連催築河卒”,體現其軍事管理功能。
現代語境中,“軍帖”多用于曆史或文學研究,指代古代軍事文書,是研究兵役制度的重要材料。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樂府詩集》《新安吏》等原文。
“軍帖”是一個漢字詞語,可以拆分為“軍”和“帖”兩個字。軍帖是指用來教導軍事技能和戰術的書籍或文件。軍帖的目的是為了訓練和提升軍隊的作戰能力。
軍帖的部首是“冖”(mì),部首意味着詞語所屬的範疇。軍帖的拆分後可以得到“冖”、“冖”、“一”、“⺍”、“⺍”的五個部分。
軍的拆分筆畫為四畫(冖部兩畫,一部一畫);帖的拆分筆畫為六畫(冖部兩畫,⺍部四畫)。
軍帖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軍事技能的傳承主要通過口口相傳的方式。隨着文字的發展,人們開始将軍事技術整理成書籍,這些書籍被稱為軍帖。
軍帖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軍帖」,保留了原始的形狀和意義。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在有所不同。軍帖在古代的拼音為“jun tie”,拼音是指漢字的發音。古代的軍帖寫法與現代不同,字形更加複雜,有時候也會有一些變形。
1. 他從軍事學院畢業後,積極研習軍帖。
2. 這本軍帖詳細介紹了古代戰争中的策略和戰術。
軍帖可以和其他詞語組合成新的詞語,例如:
1. 軍帖學習:指通過學習軍帖來了解和掌握軍事知識。
2. 軍帖研究:指對軍帖内容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軍帖的近義詞包括:軍書、兵書。
軍帖的反義詞為:文集、詩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