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大小戴的意思、大小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大小戴的解釋

(1).指 西漢 今文經學家 戴德 與其侄 戴聖 。二人同受《禮》于 後蒼 , 德 傳《禮》八十五篇,稱《大戴禮》; 聖 傳《禮》四十九篇,稱《小戴禮》。見《漢書·儒林傳》。

(2).指 宋 戴述 、 戴迅 兄弟。二人并習 程頤 之學,時稱大小 戴 。門人合刊其文,稱《二戴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大小戴"是漢代經學家戴德和戴聖的合稱,二人為叔侄關系,均以整理、傳授《禮記》而聞名于世,對儒家禮學傳承影響深遠。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核心釋義

指西漢學者戴德(世稱"大戴")及其侄戴聖(世稱"小戴")。二人同受禮學于後蒼,分别編訂了《大戴禮記》和《小戴禮記》(即今本《禮記》),成為漢代禮學研究的代表人物。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年)"大小戴"詞條。

二、人物分述

  1. 戴德(大戴)

    • 字延君,梁國(今河南商丘)人,活躍于漢元帝時期(公元前48年—前33年)。
    • 編訂《大戴禮記》八十五篇(今存三十九篇),側重保存先秦禮制文獻,内容涵蓋禮儀、曆史、哲學等。

      來源:《漢書·儒林傳》(中華書局點校本)及清代王聘珍《大戴禮記解诂》序言。

  2. 戴聖(小戴)

    • 字次君,戴德之侄,官至九江太守。
    • 編定《小戴禮記》四十九篇,内容更為精煉,東漢經學家鄭玄為其作注後,被列為儒家"五經"之一,成為後世科舉與禮制核心典籍。

      來源:《後漢書·儒林列傳》及《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經部·禮類》。

三、著作價值與影響

學術地位

二人并稱标志着漢代禮學系統化整理的完成,清代學者皮錫瑞在《經學曆史》中評:"大小戴傳《禮》,而《禮記》之學興。"其文獻為研究先秦至漢代思想史、制度史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原始材料。

網絡擴展解釋

“大小戴”是漢代經學史上的重要人物組合,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指西漢經學家戴德(大戴)與其侄戴聖(小戴)。兩人同受《禮》學于後蒼,分别編纂了《大戴禮記》和《小戴禮記》。

二、主要貢獻

  1. 文獻整理
    戴德編訂《大戴禮記》八十五篇,戴聖在此基礎上删減為四十九篇的《小戴禮記》(即今本《禮記》),成為儒家經典“五經”之一。
  2. 思想傳承
    書中系統記錄了周代至漢代的禮樂制度、聖賢言論及社會規範,如《曲禮》《大學》《中庸》等名篇均收錄其中,對後世儒學發展影響深遠。

三、曆史意義

四、其他釋義

宋代戴述、戴迅兄弟也曾被稱作“大小戴”,但此說法權威性較低,主流仍指漢代戴德、戴聖。

如需進一步了解《禮記》内容或禮樂制度,可參考《三字經》相關注釋及漢代經學史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

白小瓟槊焯耀承盤騁奇創業垂統二明二虞惡生反城泛拂翻譯豐巨高密侯構想冠軍傀壘好看花縣胡蜨胡奴将送賤仕解試金匮錦障康熙帝诓誘枯瘠冷葷躐徑立睖買蔔賣座内緯炮牂乾方敲火傾害容許镕液弱甲燒傷深切着白射囿屍車釋釣噬齧暑絺說唱肆法四時舞挑織挑子僞端誤車遐表象角宵遁遐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