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須的意思、頭須的詳細解釋
頭須的解釋
(1).頭發和胡須。《東觀漢記·吳良傳》:“前見 良 頭鬚皎然,衣冠甚偉。” 宋 楊萬裡 《行路難》詩:“雪色少年成皺鐵,鐵色頭鬚卻成雪。”
(2).紮在發髻上類似穗子的裝飾品。《清平山堂話本·西湖三塔記》:“頭綰三角兒,三條紅羅頭鬚,三隻短金釵。”《水浒傳》第五一回:“那小衙内穿一領緑紗衫兒,頭上角兒拴兩條珠子頭鬚。”
詞語分解
- 頭的解釋 頭 (頭) ó 人身體的最上部分或動物身體的最前的部分:頭骨。頭腦。頭臉(a.頭和臉;b.指面貌;c.指面子,體面)。頭角(僶 )(喻青年的氣概或才華)。 指頭發或所留頭發的樣式:留頭。剃頭。 物體的
- 須的解釋 須 (須③④鬚) ū 必得,應當:無須。莫須有。必須。務須。須要。 等待,停留:須留(遲留,留待)。 男人面上生的毛,胡子:須眉(男子的代稱)。須生(傳統戲劇角色名,即“老生”)。 〔須臾〕片刻,一會
網絡擴展解釋
“頭須”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一、頭發和胡須
- 基本釋義
指人的頭發與胡須的整體,常用于描述儀容特征。例如《東觀漢記·吳良傳》記載:“前見良頭鬚皎然,衣冠甚偉”,形容吳良須發整潔、儀态莊重。
- 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籍或文學作品中,如宋代楊萬裡《行路難》詩句“鐵色頭鬚卻成雪”,通過須發顔色變化暗喻歲月流逝。
二、發髻上的裝飾品
- 基本釋義
指古代紮在發髻上的穗狀飾物,類似流蘇,常見于宋元話本及明清小說中的服飾描寫。
- 實例引證
- 《水浒傳》第五十一回提到“珠子頭鬚”裝飾孩童發髻;
- 《西湖三塔記》描述女性角色頭戴“三條紅羅頭鬚”,搭配金钗。
補充說明
- 現代使用:該詞在現代漢語中較少見,多見于文學或曆史文獻,需結合語境理解具體含義。
- 文化關聯:成語“頭須相如”源自《史記》,以司馬相如的整潔須發形容儀态端莊之人。
網絡擴展解釋二
《頭須》的意思
《頭須》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頭發和胡須。它通常用來形容男性的面部和頭頂的毛發。
拆分部首和筆畫
《頭須》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頭”和“頁”,其中“頭”是主要部首。它的筆畫數為13畫。
詞語來源
《頭須》一詞源于古代漢語,形象地描述了頭部和面部的毛發。這個詞既可以指頭頂的頭發,也可以指臉部的胡須。
繁體寫法
《頭須》的繁體寫法為「頭鬚」。繁體字中的「鬚」表示胡須的意思。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的漢字寫法中,頭部多使用“頁”而非“頭”來表示,例如“頁頂”表示頭頂。而胡須則采用“髯”來表示。
例句
1. 他留着一頭烏黑亮麗的頭須,給人一種成熟而有魅力的感覺。
2. 奶奶的頭須已經全白了,顯得十分慈祥。
相關詞語和近義詞
1. 相關詞語:頭發、胡須、面龐、面頰、臉龐。
2. 近義詞:須發、髯須、頭發胡子。
反義詞
1. 反義詞:秃頂、光頭。
2. 反義詞:無須、光順。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