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博弈之具。《說文·竹部》:“簙,局戲也。六箸十二棊也。” 段玉裁 注:“古戲,今不得其實。箸, 韓非 所謂博箭。《招魂》注雲:‘箟簬作箸。’故其字從竹。” 三國 魏 曹植 《仙人篇》:“仙人攬六箸,對博 太山 隅。”《西京雜記》卷四:“ 許博昌 , 安陵 人也,善陸博……法用六箸,或謂之究,以竹為之,長六分。”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雜藝》:“古為大博則六箸,小博則二焭,今無曉者。”參見“ 六簙 ”。
“六箸”是古代博弈遊戲“六博”中的用具,具體解釋如下:
六箸指六博遊戲使用的六根竹制籌碼,常與十二枚棋子配合使用(即“六箸十二棋”)。這種遊戲流行于漢代之前,屬于早期的棋盤類博弈。
六箸類似于骰子,用于決定行棋步數。玩家通過投擲六箸,根據結果移動棋子,屬于策略與運氣結合的遊戲(參考“博箭”的别稱)。
部分現代資料(如)将其引申為“形容家庭人才輩出”的成語,但此說法缺乏古籍依據,可能是對“箸”字含義(原指筷子或博弈用具)的誤讀或衍生義。
提示:若需了解六博遊戲的具體規則或考古文物中的六箸實物,可查閱《漢書·藝文志》或漢代墓葬出土的博具模型。
六箸是一個漢字詞彙,由六個基本部首組成,分别是竹、止、木、二、一、人。它是一個複雜的字形,共有29畫。六箸源自于古漢字書法,是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
六箸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發展過程。在古時候,人們用竹子制作箸子,是用來進食的工具。六箸的字形中的“竹”和“木”都是指箸子的材質,“一”指的是箸子的一端,用來夾取食物,“人”表示使用箸子的人。由此,在古代,六箸被用來形容用箸進食的情景。
六箸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六箸」,和簡體字的寫法相同。
在古代,六箸的字形略有不同。其中,“竹”部分的形狀更為曲折,更加彎曲,更像一根竹子。而現代漢字中的「竹」則更加直立。
1. 他纖塵不染,就像用六箸夾起一點清風。
2. 酒足飯飽後,她忙碌地收拾桌子上的六箸。
3. 湯香四溢,她用六箸輕輕夾起了一塊魚肉。
六箸詞語的組詞多以與飲食、生活有關的詞彙為主:
1. 六道杠(指食物豐盛的飯菜)
2. 六味湯(一種中藥,由六種藥材煮制而成)
3. 六親不認(形容對自己的親人置之不理)
六箸的近義詞有:六根(泛指人的六種感官)、六絲(形容事物的細小、輕柔)。
六箸的反義詞是七箸,指的是七個基本部首組成,用來夾取食物的工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