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謾約的意思、謾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謾約的解釋

謂隨意邀約。謾,通“ 漫 ”。《東周列國志》第三三回:“ 楚王 曰:‘寡人既是假王,誰教你請寡人來此?’ 襄公 曰:‘君之至此,亦是 鹿上 先有成議,非寡人之謾約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謾約”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詳細解釋如下:

1.基本釋義

2.詞義解析

3.文獻用例

該詞可見于古典文學作品,例如《東周列國志》第三三回中,襄公與楚王對話時提到:“君之至此,亦是鹿上先有成議,非寡人之謾約也。”此處“謾約”強調并非隨意邀約,而是基于已有的正式協議。

4.語境與用法

“謾約”是一個具有曆史色彩的詞彙,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隨意、非正式邀約”的核心含義。若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東周列國志》相關章節(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謾約》的意思

《謾約》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虛假的約定或承諾。它常常用來形容某人故意違背諾言或不履行承諾的行為。

拆分部首和筆畫

《謾約》的部首是讠(pinyin:yán),它屬于“言字旁”。它的總筆畫數是10,其中橫畫4、豎畫6。

來源和繁體

《謾約》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它由“讠”和“滿”兩個字組成,表示言而無信、言而不實。

在繁體字中,《謾約》的寫法和簡體字一樣,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寫作《謾約》。

例句

1. 他答應幫忙,但最後他隻是個謾約,一點都沒幫到我。

2. 不要隨便相信别人的談話,免得你被謾約。

3. 這個人以前一直是個講信用的人,但是最近他的行為讓我開始懷疑他的謾約。

組詞

謾罵、謾罵、謾罵、諾約、契約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虛僞、欺騙、不誠實。

反義詞:誠實、守信、信守承諾。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