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金雞納樹的意思、金雞納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金雞納樹的解釋

亦作“金鷄納樹”。常綠喬木,葉子橢圓形,花淡紅色。樹皮可以制造金雞納霜。産在熱帶或亞6*熱帶地區。也叫規那樹。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金雞納樹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金雞納樹(學名:Cinchona spp.),在漢語詞典中通常指茜草科(Rubiaceae)金雞納屬的常綠喬木或灌木。其核心釋義與特征如下:

一、基本定義

金雞納樹原産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脈,因樹皮富含奎甯(Quinine)等生物堿而得名。奎甯是曆史上治療瘧疾的特效藥物來源,故該樹也被稱為“抗瘧樹”。其名稱“金雞納”為音譯,源自西班牙語對秘魯當地名稱“quina-quina”的轉寫。

二、植物學特征

  1. 形态:樹高可達15-20米,樹皮黃褐色,葉片對生、革質,花呈圓錐花序,花色粉紅或白色,果實為蒴果。
  2. 藥用部位:幹燥樹皮(稱“金雞納皮”)含奎甯、奎尼丁等30餘種生物堿,其中奎甯占比最高(約5%-15%),具抗瘧、解熱功效來源: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三、曆史與文化意義

17世紀西班牙殖民者發現秘魯土著用其樹皮治療瘧疾,後引入歐洲。19世紀荷蘭在爪哇(今印度尼西亞)大規模種植,成為全球奎甯主要來源,推動熱帶殖民開發與醫學進步來源:《中國植物志》。

四、現代應用

盡管合成抗瘧藥已部分替代奎甯,金雞納樹皮提取物仍用于:

五、名稱考源

“金雞納”一詞最早見于清代文獻《海錄》(1820年),記載為“金雞勒”,後演化成現名。其學名Cinchona為紀念1638年秘魯總督夫人辛可(Ana de Osorio, Countess of Chinchón)使用樹皮治愈瘧疾的傳說來源:《中藥大辭典》。


來源:

  1.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中國高等植物圖鑒》
  2. 《中國植物志》第71(1)卷(茜草科)
  3. 世界衛生組織(WHO)藥物标準庫
  4. 《中藥大辭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金雞納樹是一種具有重要藥用價值的植物,其解釋如下:

一、基本屬性

二、形态特征

三、藥用價值

四、分布與栽培

五、名稱由來

“金雞納”為音譯名,源自西班牙語“quina”或當地語言,與“金雞”無實際關聯。部分文獻誤将其解釋為成語或象征性詞彙,實為植物學專名。


提示:以上内容綜合了植物學特征、藥用功能及文化背景。如需進一步了解栽培技術或化學成分,可參考來源4、8、9的原始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蚌江剝運不賣查梨采香迳出點子垂綸出價辍棄伄當東路發轎放臂凡瑣奮激福判敷于散構築瞽夫國害國戚宏琏華鬓胡扯霸溜解逐弆藏拘墟開徑科程可事儈驵昆從雷雹量交廉忠喽啰鸾俦鹿虻馬轲螺穆遠逆負掿沙叛逆者頗黎乾符秦和旗章搔把山旮旯兒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設舍侍臣說法司職溯風覥顔同夥土場踠折卧疾心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