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束緼舉火的意思、束緼舉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束緼舉火的解釋

同“束縕請火”。 清 錢謙益 《呂季臣詩》序:“國破家亡,年衰歲暮,束緼舉火,轢釜待炊, 季臣 意殊安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束緼舉火”(也作“束缊舉火”)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義

“束緼”指捆紮麻絮或柴草,“舉火”即點燃火焰。字面意思是用微弱的材料生火,比喻以微小力量挽救危局,或在困境中尋求幫助。例如《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記載的曆史典故中,該成語被用來形容危急時刻的應急之舉。

二、出處與演變

  1. 典故來源:最早出自《史記》,描述魏其武安侯在獄中以微弱之力求生,後引申為絕境中的自救行為。
  2. 清代引用:清初文人錢謙益在《呂季臣詩序》中化用此語,描述國破家亡時“束緼舉火,轢釜待炊”的困頓生活,擴展了其“在逆境中勉力維持”的寓意。

三、用法與近義

四、注意發音與書寫

如需更全面的典故分析,可參考曆史典籍《史記》或清代文集。

網絡擴展解釋二

《束緼舉火》的意思

《束緼舉火》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人們為了追求公正和正義,毅然舉起火把,點燃起義的信號。這個成語泛指人們奮起抵抗,反抗不公正和壓迫。

拆分部首和筆畫

《束緼舉火》包含三個漢字,拆分部首分别是“束”、“緼”和“舉”,它們的筆畫數分别是7、15和5。

來源

《束緼舉火》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曆史傳說和民間故事。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後漢書》中,描述了一群受壓迫的人民起義的情景。

繁體

《束緼舉火》是《束緼舉火》的繁體字寫法,其含義和用法完全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漢字《束》的形狀稍有不同,更加簡化而且帶有古風。《緼》這個字在古代并不常見,它的寫法可能隨着時間的推移而變化。

例句

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形容人們為了正義而奮起抗争。例如:

他們不再忍受那些不公正的待遇,決定束緼舉火。

組詞

《束》這個字可以組成一些相關的詞語,例如:

束縛、束手無策、束縛自己等。

近義詞和反義詞

與《束緼舉火》相近義的成語有:“舉火點燃”、“奮起抗争”等。

與《束緼舉火》反義的成語有:“任人擺布”、“被動接受”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