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現代主義的意思、現代主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現代主義的解釋

也稱“現代派”或“先鋒派”。19世紀末20世紀初以來西方國家出現的各種不同于傳統的文藝思潮與流派的總稱。包括新浪漫主義、象征主義、表現主義、立體主義、未來主義、達達主義、超現實主義、抽象主義、存在主義、結構主義、荒誕派等。主張以非理性原則主宰創作過程,開掘人類的内心世界,表現潛意識、夢幻、性本能,以反傳統的姿态标新立異。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現代主義是20世紀初興起的一種全球性文化思潮與藝術運動,其核心特征表現為對傳統美學體系、社會規範及創作模式的批判性突破。在漢語詞典釋義中,《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将其定義為"19世紀末至20世紀中葉,在文學、藝術等領域反對傳統形式,強調創新和實驗性表現手法的思潮"(商務印書館,2020)。該概念包含三個維度:

  1. 時間維度:基于《中國大百科全書》藝術卷的界定,現代主義主要指1900-1945年間,以工業文明為背景形成的文化轉型現象,其時間邊界隨地域文化差異存在彈性(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9)。

  2. 方法論特征:根據《世界藝術史》的論述,現代主義通過碎片化叙事、抽象化表達和主體意識強化,建立"形式即内容"的創作範式,如立體主義對幾何解構的探索、意識流小說對心理時間的重塑(北京大學出版社,2018)。

  3. 哲學基礎:中國社會科學院《西方美學史》指出,現代主義受尼采"上帝已死"、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等理論影響,反映工業社會中人的異化與存在焦慮(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1)。在建築領域表現為功能主義對裝飾的摒棄,如包豪斯學派提出的"形式追隨功能"原則。

該術語在不同語境中存在語義延伸,需結合《辭海》第七版"現代主義"詞條指出的具體使用場景進行辨析:在文學批評中特指象征主義、未來主義等流派;在藝術史中涵蓋野獸派、表現主義等運動;在建築學則指向國際主義風格體系(上海辭書出版社,2020)。

網絡擴展解釋

現代主義(Modernism)是19世紀末至20世紀中期在西方興起的一種跨領域的文化、藝術及思想運動,涉及文學、建築、繪畫、音樂等多個領域,其核心特征是對傳統形式的反叛與創新。以下從定義、特征及影響等方面綜合解析:

一、定義與起源

  1. 基本概念
    現代主義是20世紀前衛文藝思潮的總稱,涵蓋象征主義、表現主義、達達主義、意識流等多種流派。它起源于對19世紀末工業革命和科技進步的回應,藝術家們試圖突破傳統規則,用新的方式表達現代社會中的疏離感與個體體驗。

  2. 哲學與科學基礎
    受牛頓力學、達爾文進化論及弗洛伊德心理學影響,現代主義強調理性與邏輯,同時探索非理性的潛意識與直覺。例如,文學中常通過意識流手法表現人物内心世界的碎片化。

二、核心特征

  1. 反傳統與形式創新

    • 藝術表現:摒棄具象與裝飾,追求抽象化(如畢加索的立體主義)和功能主義(如柯布西埃的“建築是居住的機器”)。
    • 文學手法:打破線性叙事,采用時空跳躍、語言實驗(如喬伊斯的《尤利西斯》)。
  2. 主題與情感

    • 異化與孤獨:反映工業化社會中人際關系的冷漠與個體的孤立感,如卡夫卡《變形記》中的異化主題。
    • 非理性與荒誕:通過夢境、象征等手法揭示存在的虛無,如薩特的存在主義文學。

三、影響與流派

  1. 主要領域代表

    • 建築:功能主義與極簡主義(密斯·凡·德·羅的“少即是多”)。
    • 文學:意識流(伍爾夫)、荒誕派戲劇(貝克特)。
    • 美術:抽象主義(康定斯基)、超現實主義(達利)。
  2. 曆史意義
    現代主義推動了藝術從傳統叙事向主觀表達的轉型,為後現代主義奠定了基礎。其跨領域影響至今可見于極簡設計、實驗文學等。

四、與現代派的區别

“現代派”常作為現代主義的具體流派之一,更強調個體的主觀體驗與形式革新(如詩歌中的意象派),而現代主義則是涵蓋更廣的文化運動。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權威文獻如《現代性的性别》或文學理論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

暗娼八輩子常旸陳刍逞心如意塵勞陳思思尺二冤家赤奮若湊趣兒寸山徂音蛋雞得理方陳敢言革佃恭惟關索管押寒瘁寒窭豪氂之差,将緻千裡懷真渾一似嘉賴江珧柱鑒照寂嘿機利警候祭天酒船台巨搜口過臘花雷輪淚容六根每下愈況憫歎漚洩配亨氣合起靈忍忮榮塗宂重上情下達時反十翼衰鬓水鴨誦覽素飱為德不終霧敞現生小按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