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蠻盒的意思、蠻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蠻盒的解釋

一種藤制的由底蓋相合而成的盛器。藤産南方,故稱。 清 周亮工 《大清明曲》之二:“ 銀瓶山 下展新塋,蠻盒紛将橡栗盛。”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蠻盒”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蠻盒(拼音:mán hé)指一種由藤條編織而成的容器,具有底蓋相合的結構。其名稱源于藤材質多産自中國南方,古代常以“蠻”代指南方地區或民族,因此得名。

二、結構與用途

  1. 材質與工藝:以南方藤條為原料編織,輕便耐用,底蓋設計便于開合收納。
  2. 功能場景:多用于盛放物品,例如清代周亮工在《大清明曲》中記載“蠻盒紛将橡栗盛”,說明其常被用于裝載橡栗等祭祀或日常物品。

三、曆史與文化背景

該詞最早見于清代文獻,反映了古代南方地區的生活用具特色,兼具實用性和地域文化符號意義。部分文獻中,“蠻”也引申為“多、雜”之意,但此用法與“蠻盒”原意無直接關聯。

四、現代認知

現代漢語中,“蠻盒”已非常用詞彙,僅見于古籍或方言研究領域。需注意與“盒”的通用含義(如文具盒、飯盒)區分,後者不特指南方的藤制品。

建議需要更深入考據時,可參考《大清明曲》原文或古代器物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蠻盒

蠻盒是一個漢字詞語,其中“蠻”字是指野蠻、粗魯的意思,“盒”字是指小盒子或容器的意思。合起來表示一種粗糙的容器或盒子。

拆分部首和筆畫

蠻字的部首是虍,總共有11個筆畫;盒字的部首是皿,總共有8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蠻盒一詞最早出現在明代楊慎《皇明新語》中,意為用粗糙的木材制作的盒子。在繁體字中,“蠻”和“盒”保持與簡體字相同的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蠻字的寫法稍有不同,其一變體寫法為䖝。

例句

1. 他把這本珍貴的人參草書放進了一個蠻盒裡。 2. 那個蠻盒是由魯班親自制作的。

組詞

蠻夷、蠻族、酋蠻、蠻雜、盒子、盒狀

近義詞

蒙籠、髒盒、糙盒、粗糙盒子、粗制濫造的盒子

反義詞

精緻盒子、精美包裝、高質量盒子、華麗盒子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