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違式的意思、違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違式的解釋

違反規定或程式。《宋史·呂溱傳》:“ 參 ( 李參 )劾其借官麴作酒,以私貨往 河東 貿易,及違式受餽贐,事下大理議。 溱 乃未嘗受,而外廷紛然謂 溱 有死罪。”《兒女英雄傳》第三五回:“那位 綳公 是苦于不解事,不虛心,以緻違式犯貼。”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違式"的漢語詞典釋義與詳解

違式(wéi shì)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違”(違反)和“式”(格式、規範)組合而成,核心含義指違反規定的格式、程式或标準。其釋義可細分為以下層面:

一、基本釋義

  1. 違反既定格式或規範

    指行為、文書或操作未遵循官方、行業或約定俗成的标準形式。例如公文寫作未按法定格式(如缺少文號、蓋章),或合同條款不符合法律規定的範式,均屬“違式”。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9年,第1356頁。

  2. 程式上的錯誤

    特指在正式場合(如法律文書、行政流程、禮儀活動)中因未遵守既定程式而導緻的無效或違規結果。例如古代科舉考試中“違式貼出”,即考生因答卷格式錯誤被取消資格。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21年,卷10,第892頁。

二、延伸用法

  1. 法律與行政語境

    在司法和行政領域,“違式”強調對法定形式的違背,可能導緻文件無效或行為違法。例如“違式合同”指不符合法律形式要件的合同(如未書面籤署的強制要求合同)。

    來源:《法律大辭典》,法律出版社,2020年,第1473頁。

  2. 傳統禮制範疇

    古代文獻中,“違式”常指違反禮儀器物或儀式的規制,如《禮記》注疏提及祭祀時器皿擺放“違式”即亵渎禮制。

    來源:《十三經注疏·禮記正義》,中華書局,2015年整理本。

三、權威用例

結語

“違式”作為規範性強、多用于正式語境的詞彙,其釋義始終圍繞對形式規範的違反展開,強調行為或文本與既定标準的結構性偏差。該詞在現代法律、行政及文化傳承領域仍具現實意義。

網絡擴展解釋

“違式”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一、基本含義

“違式”指違背規定或約定的方式、程式,通常用于描述不按既定規則、常規或法律行事的行爲。例如:違反合同條款、不遵守行政流程等均可稱爲“違式”。

二、詳細解釋

  1. 詞義構成

    • “違”表示不遵守、背離(如“違法”“違約”);
    • “式”指規定、程式或标準形式。組合後強調對既定規則或形式的違反。
  2. 使用場景
    多用于正式語境,如法律文書、曆史文獻中。例如:

    • 《宋史·呂溱傳》提到官員因“違式受饋”被彈劾;
    • 《兒女英雄傳》中描述科舉考生“違式犯貼”(違反考試格式)。

三、相關辨析

四、擴展說明

該詞在現代使用頻率較低,更多見于曆史文獻或特定專業領域(如法律、行政)。如需進一步了解“違”的其他用法(如“久違”“事與願違”),可參考漢典等權威來源。

以上内容綜合了詞典釋義及曆史用例,完整信息可查閱相關文獻或線上工具。

别人正在浏覽...

碑池筆頭生花伯勞飛燕不煞長铍詫異陳祖德充其量惷戆從天從優啐酒峨眉發面點心賦詩概見赅洽軌塵貴誕含道鴻毛泰山後序黃梅季薦陳緝捕使臣接點唧啾俊雄铐鐐陵宇龍眉鳳目露天盧醫馬夫眯盹兒拿粗挾細盆下清資迉迡麴米聖教序師姥食妖詩詠施用首服爽迅束減書術書堂訟牍松屑爣朗談戲灘響為富不仁誣賴仙人花鮮色枭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