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涉水而過。《後漢書·班超傳》:“ 焉耆國 有 葦橋 之險, 廣 乃絶橋,不欲令 漢 軍入國。 超 更從它道厲度。”
“厲度”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見,主要用于古籍研究或特定曆史語境。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後漢書》原文或權威詞典(如、2、4、6的出處)。
厲度(lì dù)是一個詞語,由“厲”和“度”兩個字組成。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兩個字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1. “厲”字,拆分部首為“廠”,總筆畫數為6。它的繁體字為“厲”,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也有多種變體,如「若」、「戾」等。 2. “度”字,拆分部首為“廣”,總筆畫數為9。它的繁體字和古時候的寫法中大緻相同。
“厲度”這個詞語的來源具有多種解釋。一種可能是指對某種情況或問題的嚴重程度或嚴肅程度的評估。
繁體字“厲度”和簡體字“厲度”在意義上是相同的,隻是形式上有所差異。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繁體字“厲”和“度”的寫法可能與現代形式有所不同,但意義是相近的。
1. 請評估這個問題的厲度,我們需要采取相應的措施來解決。 2. 這次考試的厲度大,我們要好好準備。
厲害、度量、嚴度
嚴重、嚴峻、嚴肅
溫和、寬容、輕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