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蠻利的意思、蠻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蠻利的解釋

唐 時 南诏國 對 唐 人任師保的尊稱。《新唐書·南蠻傳上·南诏上》:“故 西瀘 令 鄭回 者, 唐 官也,往 巂州 破,為所虜。 閤羅鳳 重其惇儒,號‘蠻利’,俾教子弟,得箠搒,故國中無不憚。”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蠻利”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一、曆史術語(主要含義)

指唐代南诏國對唐人擔任師保(教育貴族子弟的官職)的尊稱。這一用法源自《新唐書·南蠻傳》的記載:西泸縣令鄭回被南诏王閣羅鳳俘虜後,因學識淵博、品德敦厚,被尊稱為“蠻利”,負責教導王室子弟。南诏國通過這一稱號,表達對中原文化人才的重視。

二、成語含義(較少見)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利益非常大、非常豐厚”,由“蠻”(極其)和“利”(利益)組合而成。但這一用法在古籍中未見明确記載,可能是現代對古詞的引申或誤讀。


補充說明

  1. 詞源争議:曆史文獻中“蠻利”僅作為尊稱出現,未體現“豐厚利益”的用法。
  2. 使用場景:若涉及唐代南诏國曆史或文化研究,需采用曆史術語解釋;若現代語境中強調利益,建議優先使用“暴利”“厚利”等常見詞彙。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選擇釋義,曆史研究可參考《新唐書》原始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二

《蠻利》的意思

《蠻利》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不通情理、過分刁蠻的利益行為。常常用來形容人為了自私的利益而不顧道義和常理。

《蠻利》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蠻利》這個詞的拆分部首為虍和利。虍是表示老虎的象形字,利則是表示刀劍的象形字。

《蠻利》這個詞一共有12個筆畫。

《蠻利》的來源

《蠻利》是古代文學家杜牧在他的詩《寄題金陵渡》中首次使用的。他用這個詞來描繪金陵人的行為,形容他們的過分刁蠻和自私利益的行為。

《蠻利》的繁體字

《蠻利》的繁體字是「蠻利」。

古時候《蠻利》的漢字寫法

在古代,「蠻利」的漢字寫作「蠻利」。

《蠻利》的例句

1. 這種蠻利的行為違背了社會公德。

2. 他為了自己的蠻利不擇手段,損害了他人的利益。

3. 她的蠻利行為讓人們對她失去了信任。

《蠻利》的組詞

1. 蠻不講理:形容人言行過于刁蠻,不講道理。

2. 蠻橫無理:形容人無理取鬧,不講情面。

3. 蠻幹:指野蠻而粗暴地做事情。

《蠻利》的近義詞

1. 利己主義:形容人隻追求自己的利益,不顧他人。

2. 獸性:指人性中貪婪和野蠻的一面。

3. 自私自利:形容人隻為自己謀取利益,不顧他人。

《蠻利》的反義詞

1. 仁愛:指人們關心他人、樂于助人的品質。

2. 公德心:指人們遵守社會公德、尊重他人的行為準則。

3. 誠信:指人們做事情誠實可靠,遵守承諾。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