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種植梅樹的園地。 唐 李紳 《過吳門二十四韻》:“竹扉梅圃靜,水巷橘園幽。”
“梅圃”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析:
梅圃(拼音:méi pǔ)指種植梅樹的園地。其中“梅”指梅花或梅樹,“圃”意為種植花草、樹木的園地,合稱即專用于栽培梅樹的場所。
唐代詩人李紳在《過吳門二十四韻》中寫道:“竹扉梅圃靜,水巷橘園幽”,描繪了梅圃與竹林、水巷相映成趣的靜谧景象。現代文學作品中也有類似引用,如陳韶華《聽蓮》提及“盛開的梅圃”。
如需進一步了解詩詞原文或曆史背景,可參考《全唐詩》或地方志等古籍資料。
梅圃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梅(méi)和圃(pǔ)。
梅的部首是木,它的筆畫數為11。梅字源于象形,原本是描繪梅花的形态。梅花象征着堅強的意志和不畏艱難的品質。圃的部首是囗,它的筆畫數為11。圃字主要是指花園、果園或者種植花卉果樹的地方。
梅圃一詞來源于古代文獻《楚辭·離騷》中的“披榛抱琴代修竹,梅圃掩映自怡。連韻奏雅以登仙,未始終韶又何之。”這段描述中的“梅圃”是指種植梅花的花園。
在繁體字中,梅的字形為「楳」,圃的字形為「圈」。
古時候,梅的字形為其象征的梅花,呈現上部三瓣下部三瓣的形态,整體像一朵盛開的花朵。圃的字形則是用“囗”圍住一片土地的形狀,代表園地。這兩個字在傳承和演變過程中,形态逐漸簡化,變成了現在的形态。
一句話例句:“我經常到梅圃散步,盡享悠然自得的時光。”
一些與梅圃相關的詞彙組合有:花園、果園、果木、花草、風景區。
梅圃的近義詞可以是:花壇、花圃、花木、梅園。
梅圃的反義詞可以是:荒地、貧瘠、凋敝。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