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徘徊,遊蕩不定貌。《玉篇·彳部》“忀”字下引《楚辭》:“聊逍遙以忀徉。”按,今本《楚辭·離騷》作“相羊”。參見“ 儴2佯 ”、“ 相羊 ”。
“忀徉”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基本含義為徘徊、遊蕩不定的樣子。以下為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核心含義
指人在某處來回走動,或心神不甯的狀态,帶有“遊蕩不定”的意象。例如《楚辭·離騷》中的“聊逍遙以忀徉”,即用此意(今本寫作“相羊”)。
字形與讀音
與其他詞彙的關系
多用于文學作品或古籍中,描述人物猶豫、彷徨的狀态。例如:
“他獨自忀徉于庭院,心事重重。”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看來源、5、6。
《忀徉》是一個古漢語詞彙,意為“心情悲傷、憂郁、凄涼”的狀态或感覺。
《忀徉》的部首是“心”,表示與情感和心境相關;它的筆畫數是7畫。
《忀徉》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已經較少使用,多出現在古代文學作品中。它表達了一種悲傷憂郁的心态。
《忀徉》的繁體字為「怳徉」。
在古代漢字中,《忀徉》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主要是基于「心」和「徉」兩個部分組合而成。
1. 在落寞的黃昏中,他的眼中透露着一種忀徉的神色。
2. 這首歌曲的旋律充滿了忀徉的情感。
1. 忀徉心情
2. 忀徉凄涼
3. 忀徉氣氛
1. 憂郁
2. 悲傷
3. 心痛
1. 快樂
2. 幸福
3. 歡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