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辟色的意思、辟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辟色的解釋

謂避開禮貌不恭者。《論語·憲問》:“賢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 朱熹 集注:“禮貌衰而去。”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辟色”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詞彙,其含義與儒家處世哲學相關,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辟色”指避開禮貌不恭者,即當他人(尤其是君主或上位者)對自己的态度變得輕慢、禮節不周時,選擇主動離開。這一行為體現了古代賢者對尊嚴的維護和對人際關系的審慎态度。

二、出處與語境

出自《論語·憲問》:“賢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
朱熹在《四書章句集注》中注解:“禮貌衰而去”,即對他人的态度冷淡、禮節疏漏時,賢者會選擇隱退。

三、讀音與結構

四、文化内涵

在儒家思想中,“辟色”屬于賢者避世的四個層次之一:

  1. 避世(遠離亂世)
  2. 避地(遷居他處)
  3. 避色(避開無禮者)
  4. 避言(遠離惡言)

五、現代應用

現代語境中較少使用,多用于古文研究或引述經典,強調對人際交往中尊重與禮節的重視。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論語》原文及朱熹集注。

網絡擴展解釋二

辟色

辟色(bì sè)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即“辟”和“色”。辟的拆分部首是辛,筆畫是5畫;色的拆分部首是色,筆畫是6畫。

來源

辟色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尚書·泰誓》:“敬辟以享上帝,以黃玉為容。”這裡的辟色是指使用黃玉來裝飾和修飾,表示崇敬和祭祀上帝。後來,辟色逐漸引申為修飾、裝飾之意。

繁體

辟色的繁體字為闢色。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寫法中,辟色的“色”字寫作“__,”,這種寫法在現代已經不再使用。

例句

1. 他喜歡通過辟色來使房間更加明亮和溫馨。
2. 這幅畫在辟色的裝飾下顯得更加美麗動人。
3. 在古代,辟色通常用于祭祀和慶典活動。

組詞

辟色的相關組詞有:
1. 色彩:指物體表面所呈現的顔色。
2. 顔色:指事物本身具有的特定顔值和特征。
3. 色澤:指物體所顯示的色彩和質感。

近義詞

辟色的近義詞有:
1. 裝飾:指對物體進行美化和修飾,使其更富有吸引力和美感。
2. 美化:指通過各種手段使物體或環境更美觀、更有吸引力。

反義詞

辟色的反義詞有:
1. 索色:指對物體進行簡化和去飾,去除過多的裝飾和修飾。
2. 素色:指原始的顔色,沒有經過加工和修飾的天然顔色。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