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刃的意思、頓刃的詳細解釋
頓刃的解釋
(1).謂軍隊駐屯。《史記·越王句踐世家》:“所求於 晉 者,不至頓刃接兵,而況于攻城圍邑乎?” 張守節 正義:“頓刃,築營壘也。”《明史·高勣傳》:“伺我者頓刃待兩虎之斃,而我酣歌漏舟之中,熟寝爇薪之上,能旦夕安耶?”
(2).鋒刃為之鈍挫。謂征戰殺伐。頓,通“ 鈍 ”。 宋 司馬光 《送田校理知晉州》詩:“逮此分符貴,知無頓刃勞。”
詞語分解
- 頓的解釋 頓 (頓) ù 很短時間的停止:停頓。頓宕。抑揚頓挫。 忽然,立刻,一下子:頓然。頓即。頓悟。茅塞頓開。 叩,跺:頓首再拜。 處理,設置:安頓。整頓。 疲乏:困頓。勞頓。 書法上指運筆用力向下而暫不移
- 刃的解釋 刃 è 刀的鋒利部分:刀刃兒。刃口。 刀:利刃。 * 。 用刀殺:與人刃我,甯自刃。手刃親仇。 筆畫數:; 部首:刀;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頓刃”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與軍事行動相關,具體指軍隊在作戰時停頓下來,磨砺兵器,準備再次投入戰鬥。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
字義拆分與核心含義:
- 頓:本義為以頭叩地,引申為停頓、止息、整頓之意。在軍事語境中,指軍隊停止前進或作戰,進行休整。
- 刃:本義指刀口、刀鋒,引申指兵器、武器。
- 頓刃:合起來指軍隊暫停戰鬥,整頓兵器。其核心在于“停頓”與“整備武器”的結合,強調在戰鬥間隙為下一次交鋒做準備的動作。
-
引申義與語境:
- 該詞常用來形容軍隊在激烈戰鬥中的短暫休整狀态,并非完全撤退或放棄戰鬥,而是為積蓄力量、調整部署或等待時機而做的必要準備。
- 它體現了古代戰争中攻守轉換、節奏控制的戰術思想。
- 在更廣泛的語境中,有時也可比喻為在競争、鬥争或困難面前暫時停下腳步,進行反思、調整和準備,以便再次發力。
-
曆史用例與權威性:
- 該詞在古籍中可見。例如,《管子·參患》中提到:“故凡用兵之計,三驚當一至,三至當一軍,三軍當一戰。故一期之師,十年之蓄積殚;一戰之費,累代之功盡。今交刃接兵而後利之,則戰之自敗者也。……頓兵挫銳,……頓戟一怒,伏屍滿野。” 雖然此處用“頓兵”、“頓戟”,但“頓刃”與之含義相通,均指軍隊停頓、兵器受損或整備的狀态,是古代軍事術語的體現。 (此處《管子》原文雖非直接使用“頓刃”,但“頓兵”、“頓戟”是高度相關的同源軍事術語,用于佐證“頓刃”的核心含義和語境)。
-
現代理解與使用:
- “頓刃”在現代漢語中已非常罕見,屬于典型的古語詞。它主要出現在研究古代文獻、曆史、軍事史的語境中。
- 理解該詞有助于準确把握古籍中關于戰争場面的描述和戰術思想。
“頓刃”意指軍隊在作戰過程中暫時停頓下來,磨砺或整頓兵器,是為再次投入戰鬥所做的準備動作。它生動描繪了古代戰場上攻防轉換的瞬間,是體現戰術節奏的重要軍事術語。雖然現代已罕用,但在解讀古籍文獻時仍需準确理解其含義。
主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 作為最權威的大型漢語語文詞典之一,其對古語詞的解釋具有高度的專業性和可靠性。其對“頓”和“刃”的釋義及合成詞的理解是本文解釋的基礎。
- 《辭源》(商務印書館) - 另一部權威的古漢語辭書,側重探求詞的古義和來源,其對于古代軍事、文化詞彙的解釋尤為精當,佐證了“頓刃”的軍事背景和古語性質。
- 《管子》(傳為管仲所著,先秦典籍) - 作為重要的先秦諸子文獻,其中使用的“頓兵”、“頓戟”等詞彙是理解“頓刃”這一軍事術語在同時代語境中含義的直接曆史證據。
網絡擴展解釋
“頓刃”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一、軍隊駐屯
指軍隊暫時駐紮或修築營壘。該義項常見于古代文獻,例如:
- 《史記·越王句踐世家》提到:“不至頓刃接兵,而況于攻城圍邑乎?”,這裡的“頓刃”指駐屯軍隊而非直接交戰。
- 《明史·高勣傳》中“頓刃待兩虎之斃”也體現了軍事部署的含義。
二、征戰殺伐導緻鋒刃鈍挫
“頓”通“鈍”,形容因頻繁戰鬥使兵器刃口變鈍,引申為激烈的征戰。例如:
- 宋代司馬光《送田校理知晉州》詩雲:“知無頓刃勞”,表達對征戰辛勞的感慨。
- 漢典等工具書也明确标注此義項。
其他說明
部分非權威資料(如)提到“頓刃”是武術中的刀法技巧,但該解釋未見于主流文獻,可能為特定領域或現代引申用法,需謹慎參考。
建議結合《史記》《明史》等古籍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進一步驗證詞義。
别人正在浏覽...
百二關河百獸率舞避易禅那俶建淙灂摧顔叨踐第家端端風月債攻抄毫分宏拔荒悴黃金儲備歡踴胡話晦澀戶稅绛侯金華宴今日箇祭飨糠籺糠糜空觀孔懋困心衡慮擂天倒地撂下臉馬願如羊末端末期莫桑比克海峽内廏配防樸澹撲刀鉛垂線愆負青靠鼽塞啟行屈色認得破仁誼柔剛弱弄弱勢實彈雙管齊下稅石數息素書素劄題湊筒竹王鳣仙人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