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form used after the name in the salutation of a business letter] 敬辭,用于請對方閱覽
亦作“ 台鑑 ”。請對方審察、裁奪的敬辭。後常用于書信。 元 關漢卿 《單刀會》第四折:“ 魯肅 不敢自專,君侯台鑑不錯。” 魯迅 《書信集·緻開明書店》:“此款不知于何時何地見付,希速賜示,以便遵辦為荷。此請開明書店台鑒。”
見“ 台鑒 ”。
“台鑒”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敬辭,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進行解析:
“台鑒”由“台”和“鑒”組成:
書信場景
用于信件開頭或結尾,如“某某先生台鑒”或“此請台鑒”,表示請求對方閱覽并作出判斷。
例句:魯迅在書信中曾用“此請開明書店台鑒”結尾。
近義詞擴展
類似敬辭還有“惠鑒”“鈞鑒”等,均用于不同場合的尊稱。
該詞最早可追溯至元代戲曲《單刀會》,魯肅對關羽言“君侯台鑒不錯”,體現其作為敬辭的古典用法。
以上内容綜合了詞典釋義、文學用例及書信規範,完整信息可參考相關網頁來源。
《台鑒》是一個指引、參考的含義,可以指導判斷和決策的東西。它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别是“台”和“鑒”。
部首:
“台”字的部首是“丨”,屬于上半部的部首。
“鑒”字的部首是“钅”,屬于金屬的部首。
筆畫:
“台”字共有五畫。
“鑒”字共有十一畫。
來源:
《台鑒》一詞最初出現在宋代徐叔夜所著的《荒城紀聞錄》一書中,意為指示、參考。
繁體:
《台鑒》的繁體字為「臺鑒」。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寫法中,台的字形是更加簡化的,有時候會寫成“台”字下面有一小撇。而鑒的字形沒有太大的變化,仍然是“鑒”。
例句:
他對于這個問題的台鑒非常有幫助。
這本書是我們行動的台鑒。
組詞:
台鑒書、台鑒性、台鑒者、以此為台鑒
近義詞:
參考、指導、借鑒、指點
反義詞:
誤導、誤鑒、錯誤、忽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