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車軸頭上的鐵箍。《史記·田單列傳》:“﹝ 田單 ﹞令其宗人盡斷其車軸末而傅鐵籠。”《資治通鑒·周赧王三十六年》:“初, 燕 人攻 安平 , 臨淄 市掾 田單 在 安平 ,使其宗人皆以鐵籠傅車轊。” 胡三省 注:“卷鐵以傅車轊,故謂之鐵籠……轊音衛,車軸頭謂之轊。”
(2).鐵制的籠子。用作刑具。《新五代史·雜傳十三·董璋》:“獲其逃者,覆以鐵籠,火炙之。”《資治通鑒·後梁太祖乾化元年》:“ 燕王 守光 既克 滄州 ,自謂得天助,淫6*虐滋甚,每刑人,必置諸鐵籠,以火逼之。”
(3).比喻沒有人身自由的社會環境。 阮章競 《漳河水·自由歌》:“減租減息鬧土改,婦女飛出鐵籠來。”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鐵籠漢語 快速查詢。
“鐵籠”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以下是詳細解釋:
車軸頭的鐵箍
指古代用于加固車軸末端的金屬部件,防止車軸磨損。例如《史記·田單列傳》記載,田單在戰争中“斷車軸末而傅鐵籠”,以增強戰車耐久性。
鐵制籠子(刑具用途)
曆史上用作囚禁或施刑的工具。如《資治通鑒》提到燕王劉守光将人關入鐵籠并用火炙烤,體現其殘酷性。
比喻壓迫性社會環境
象征人身自由被剝奪的狀态。現代文學作品中,如阮章競的《漳河水·自由歌》以“婦女飛出鐵籠”隱喻舊社會對女性的束縛。
“鐵籠”從實物(機械部件、刑具)到抽象隱喻,展現了語言的多維演變。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指向,如曆史文獻多指刑具,現代文學則偏向社會批判。
鐵籠是指由鐵制成的囚禁或限制自由的構造物。一般用于囚禁危險動物、禁锢犯人或防止事故等情況下。它可以是個體或集體的,有時候也使用鐵栅欄代指鐵籠。
鐵籠的漢字由兩個部首組成:
部首“金”表示“金屬”相關的事物。
部首“⺮”表示“竹子”相關的事物,原始意義為象形的箭。
鐵籠的總筆畫數為13畫。
“鐵籠”一詞的來源并不明确,與中國古代文化相關。其繁體字為「鐵籠」。
在古時候,鐵籠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根據曆史文獻的記載,一種古代寫法為「鐵篭」,用籃的意思古人意指器物。
1. 動物園為了保護遊客安全,将猛獸放在了鐵籠裡。
2. 囚犯們被關押在細密的鐵籠中,沒有機會逃脫。
3. 工人們戴上頭盔,穿過鐵籠門,進入施工現場。
組詞:鐵絲籠、鐵栅欄、鐵柱籠、鐵網籠
近義詞:鐵牢、鐵獄、鐵欄
反義詞:自由、開放、解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