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埂。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九》:“當北山之東,山界頗開,中無阡塍,但豐草芃芃。”
“阡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阡塍”一詞以具體含義為主,即田埂或田間小路,常見于古籍或地理著作中。若需進一步了解比喻義,可參考《史記·韓非子列傳》中“燒阡塍”的典故()。
阡塍(qiān chéng)是一個漢字詞彙,意為“農田中的田埂”,一般指分隔農田的土堤。
阡(qiān)的部首是阜,筆畫為8;塍(chéng)的部首是土,筆畫為13。
阡塍在古代是兩個獨立的詞彙,阡為山脈縱向的道路之意,塍為田畦中的堤壩。後來兩個詞合并成為阡塍,表示田間的田埂。
阡塍的繁體字為「阡塍」。
古代寫阡塍的字形可能略有變化。例如,阡的古字形為「山」,塍的古字形為「埏」。
1. 田中的阡塍築得非常堅固。
2. 這片農田的阡塍是由農民們合作修建的。
阡塍道、阡塍間、阡塍築、阡塍分布。
【近義詞】阜、道、埂
【反義詞】田畦、平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