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膏膻的意思、膏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膏膻的解釋

羊膏。古代調味八珍之一。《周禮·天官·庖人》:“凡用禽獻……冬行鱻羽,膳膏羶。” 鄭玄 注引 杜子春 曰:“膏羶,羊脂也。”《禮記·内則》:“冬宜鮮羽,膳膏羶。” 鄭玄 注:“羊膏羶。” 孔穎達 疏:“膏羶,羊膏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膏膻是一個由“膏”與“膻”組合而成的漢語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義與詞源角度解析:

  1. 單字釋義

    • 膏:本義指動物脂肪或油脂,引申為肥沃、潤澤之物,如《說文解字》釋“膏”為“肥也”,《漢語大詞典》收錄其引申義為“肥沃的土地”(來源:《漢語大詞典》)。
    • 膻:原指羊臊氣,《禮記·月令》注“膻,羊臭也”,後泛指腥臊氣味,亦引申為吸引人群的事物,如《莊子·徐無鬼》中“膻行”指引人歸附的行為(來源:《漢語大詞典》)。
  2. 複合詞“膏膻”的語義

    結合兩字核心義項,“膏膻”可解為:

    • 字面義:油脂與腥臊氣味的混合狀态,多形容油膩或氣味濃重的食物。
    • 引申義:代指世俗中具有強烈吸引力的事物,常見于古代文獻中比喻對名利、物質的追逐,如《莊子》中“膏膻之徒”形容趨附利益者(來源:國學大師網)。
  3. 文學與曆史用例

    該詞屬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但可見于明清小說及文人筆記。例如《醒世姻緣傳》中“膏膻之味”描述宴席奢靡,清代學者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亦引此詞佐證“膏”的引申用法(來源:漢典網)。

注:由于“膏膻”為生僻詞,現代權威詞典未單獨收錄條目,其釋義需綜合古典文獻及字源考據得出。

網絡擴展解釋

“膏膻”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1.詞義解析

2.文獻出處

3.用途與文化背景

4.擴展知識

總結來看,“膏膻”是古代飲食文化中的專有名詞,特指羊脂,兼具實用價值和文化意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周禮》《禮記》原文及漢代注疏。

别人正在浏覽...

半畝方塘闆牆便風逼簇冰譽策筮沖鋒陷堅初景達財待理不理端序敦慕房戶功費關中郭舟古質和爽華渚胡麻叫噪精蟲斤削開味剀摯可憐生曠快黎黑流劫亂辭默契神會片晌纰疏遷格遷海遣聲清近求福禳災企者不立勸借容妝軟釘子三令節三月二煞性神蟲深竄失事時憲術順風駛船思歸引司天監譚燕鞉鼓跳傘土谷外戚圍攏小陣西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