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hind the fallen is an endless column of successors] 前面的倒下了,後面的緊跟着上來。形容革命戰士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壯烈行為
前仆後繼人應在,如君不愧軒轅孫。——秋瑾《吊吳烈士樾》
唐 孫樵 《祭梓潼神君文》:“跛馬愠僕,前仆後踣。”本指前後倒仆,難以前進。後以“前仆後繼”謂前面的倒下了,後面的緊跟上來。形容連續不斷地英勇鬥争。 清 秋瑾 《吊吳烈士樾》詩:“前仆後繼人應在,如君不愧 軒轅 孫。”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本都督誓師宣志,有進無退,衆軍士破釜沉舟,前仆後繼。” 楊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五章:“多少革命先烈就是為了這些,才前仆後繼地流血犧牲了!”
“前仆後繼”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qián pū hòu jì,其核心含義是形容英勇鬥争、不怕犧牲的精神。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權威詞典(如《漢典》)或文學作品。
前仆後繼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前面的人倒下了,後面的人再接着前進,形容戰士或勇士們勇往直前,英勇奮戰的精神。
前仆後繼的拆分部首是人和車。它的筆畫數為16畫。
前仆後繼最早出現在《左傳》一書中,描述了春秋時期晉國與楚國之間的戰鬥。後來,此成語成為漢語中常用的詞彙,用來形容勇敢不屈的精神。
前仆後繼的繁體字為「前僕後繼」。
前仆後繼的古時候漢字寫法為「前僕後繼」,使用了較為古老的字體和書寫方式。
1. 在抗戰年代,無數的英雄戰士前仆後繼,為保衛國家英勇獻身。
2. 面對困難和挑戰,我們要以前仆後繼的精神,堅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組詞:前赴後繼、前仆後繼者、繼往開來。
近義詞:前赴後繼、前仆後繼者。
反義詞:退縮棄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