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羅刹女的意思、羅刹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羅刹女的解釋

(1).傳說中的吃6*人女妖。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僧伽羅國》:“昔此寶洲大鐵城中,五百羅刹女之所居也……恒伺商人至寶洲者,便變為姜女,持香花,奏音樂,出迎慰問,誘入鐵城,樂讌歡會已,而置鐵牢中,漸取食之。”參見“ 羅刹 ”。

(2).小說《西遊記》中人物。《西遊記》第五九回:“樵子笑道:‘這 芭蕉洞 雖有,卻無個鐵扇仙,隻有個 鐵扇公主 ,又名 羅刹女 。’”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羅刹女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羅刹女是印度神話與佛教文化中的重要形象,其含義和演變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神話起源與特征

羅刹女(梵文Rākṣasī)最早見于印度《梨俱吠陀》,原指印度土著民族,雅利安人入侵後被妖魔化,成為食人惡鬼的統稱。其形象特征包括:

二、佛教中的雙重角色

  1. 惡鬼與地獄獄卒
    羅刹女在佛教經典中多被描述為地獄獄卒,形态可怖(如牛頭、鹿頭等),負責懲戒罪人。
  2. 守護神轉化
    部分經典将其納入護法體系,如《法華經》中的十羅刹女(藍婆、毗藍婆等)成為守護誦經者的神明。密教曼荼羅中亦有羅刹童女等護法形象。

三、文學與文化中的演變

  1. 《西遊記》中的鐵扇公主
    作為牛魔王之妻、紅孩兒之母,她持有法寶芭蕉扇,角色原型融合了神話中的魅惑與危險特質。
  2. 成語與象征意義
    漢語中“羅刹女”衍生為成語,形容外表美麗卻危險狡詐的女性。

四、地域傳說

《大唐西域記》記載的“羅刹女國”故事最為典型:五百羅刹女在楞伽島(今斯裡蘭卡)幻化美女誘殺商人,後被僧伽羅王子設計降伏。

總結

羅刹女形象經曆了從印度神話惡鬼到佛教護法、再至文學符號的演變,體現了文化融合中對“美與惡”雙重性的诠釋。需注意,不同文獻對其定位存在差異,需結合具體語境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羅刹女》的意思

《羅刹女》是指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獨特的女性形象。這個詞在中國文學和戲曲中經常被提及,代表着邪惡、嗜血和兇殘。

拆分部首和筆畫

《羅刹女》的中文拆分部首是“罒”和“刀”,總共有7個筆畫。

來源

《羅刹女》這個詞最早出現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佛教經典和民間傳說中。羅刹女是佛教中的一種惡鬼,她們被描述為形象可怖、兇殘暴戾的女性。

繁體字

《羅刹女》的繁體字為「羅剎女」。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的漢字中,寫作《羅刹女》的方式可能會有所不同,但基本上是由相同的字形組成。

例句

1. 他的妹妹戴着一張羅刹女面具,吓壞了所有的孩子。

2. 傳說中,羅刹女會在月圓之夜,出現在人們的夢中。

組詞

1. 羅刹:指羅刹女的男性形态或同類。

2. 羅刹面具:用來扮演羅刹女角色的面具。

近義詞

1. 惡魔:代表惡意和邪惡的超自然存在。

2. 妖女:外貌美麗但心機深重的女性。

反義詞

正義女子:代表正義和善良的女性形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