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問政的意思、問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問政的解釋

咨詢或讨論為政之道。《禮記·中庸》:“ 哀公 問政,子曰:‘ 文 武 之政,布在方策。’” 唐 元結 《欸乃曲》之一:“來謁大官兼問政,扁舟卻入 九疑山 。” 陳毅 《沁園春·山東春雪壓境讀毛6*6*席柳亞子詠雪唱和詞有作》詞:“政暇論文,文餘問政,妙句拈來着眼高。”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問政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問政”是一個具有曆史演變和現代擴展的詞彙,其含義可從多個維度解析:

  1. 基本含義
    指咨詢或讨論為政之道,最初源自古代政治實踐。例如《禮記·中庸》記載魯哀公向孔子請教治國方略(),唐代詩人元結也在詩中提到“問政”體現官員與學者探讨政策()。

  2. 曆史内涵
    在傳統語境中,問政強調對政治治理的學術性探讨,如《禮記》中孔子以“文武之政”回應治國之問()。陳毅詩詞中“文餘問政”也延續了這一文人士大夫參政議政的傳統()。

  3. 現代擴展
    當代含義更側重公衆對政府工作的監督與參與,表現為公民通過建議、投訴等方式反映問題并要求解決()。例如:

    • 渠道多樣化:包括信訪、熱線、網絡平台等();
    • 雙向互動:政府需回應民意,吸收民間智慧改進工作()。
  4. 社會意義
    該詞體現了民主政治中官民互動的核心價值,既強化政府責任意識(),也推動實際問題解決與社會進步()。例如廣東“金羊問政”平台,便是網絡時代政民溝通的典型案例()。


“問政”從古代治國方略的探讨演變為現代公民監督政府的民主行為,貫穿始終的是對政治參與的重視。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案例或曆史文獻,可參考上述來源中的古籍引述和現代平台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二

問政的意思

問政是指人們向政府或政府官員提出問題、表達意見或尋求解決方案的行為。這是一種民主社會中公民與政府之間的互動方式,旨在推動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公正性和質量的提升。

拆分部首和筆畫

問政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口”和“言”,其中“口”表示嘴巴,常用于與和言語相關的字彙搭配,而“言”表示言論、語言。根據筆畫的拆分,可以得出“口”部的筆畫數為二,而“言”部的筆畫數為四。

來源

問政這個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文獻中。它被廣泛運用于古代官場和政治環境中,用以指稱人們向朝廷或官員提問、交流意見、解決問題等行為。

繁體

繁體字中的問政仍然保持和簡體字一樣的寫法,即“問政”。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問政這個詞可能存在着一些變體形式,不過一般而言,它仍是由“問”和“政”兩個字組成。具體的寫法可能因時代和地域而有所差異。

例句

1. 公民應當積極參與問政活動,為社會問題的解決提供力量。

2. 許多人通過網絡平台向政府問政,希望得到滿意的答複。

組詞

1. 政務問政

2. 問政節目

3. 問政平台

4. 問政活動

近義詞

查詢政策、訴求反映、意見反饋、建言獻策

反義詞

默不作聲、聽政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