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索的意思、端午索的詳細解釋
端午索的解釋
古代兒童于端午節所系的項索。 明 劉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春場》:“五月五日之午前……項各綵繫,垂金錫若錢者、若鎖者,曰端午索。”
詞語分解
- 端的解釋 端 ā 正,不歪斜:端正(a.事物不歪斜;b.正派,正确;c.使端正)。端麗。端然。端莊。端秀。端靜。端坐。 正派,正直:端方。端直。端重(恘 )。品行不端。 事物的一頭:端的(?)(a.事情的經過,
網絡擴展解釋
“端午索”是中國端午節的傳統習俗之一,具體含義如下:
基本定義
端午索指端午節期間用彩色絲線、布條或繩索制成的裝飾物,主要用于驅邪避兇。古代兒童常将其系于頸項、手腕或腳腕,稱為“項索”或“長命縷”。
文化内涵
- 驅邪祈福:古人認為五色絲線象征五行(金、木、水、火、土),具有辟邪作用,系端午索可保佑平安。
- 節日裝飾:多用紅、黃、藍、白、黑等鮮豔色彩編織,增添節日氛圍。
- 曆史淵源:明代文獻《帝京景物略》記載,端午索上常懸挂錢币、鎖形飾物,寓意鎖住健康與福氣。
相關習俗
端午索與“五色絲線”“長命縷”等習俗同源,屬于端午節驅毒避邪傳統的一部分,其他類似習俗還包括挂艾草、佩香囊等。
注意
低權威性網頁提到“端午索”有“索要財物”的負面含義,但此解釋缺乏廣泛認可,建議以傳統習俗釋義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二
端午索這個詞是指端午節期間的活動,主要是在江河等水域中進行的龍舟賽。它的拆分部首是⺮和糹,總共有15畫。
端午索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民間傳說,相傳是為了追念屈原,說他是一個偉大的愛國詩人和政治家,因為他忠于國家,最終被流放并投江自盡。為了防止魚蝦吃掉他的屍體,人們開始在江河中撒下粽子,劃着龍舟來撈取他的屍體,這也形成了後來的端午競賽活動。
在繁體字中,端午索的寫法為「端午索」。
在古時候漢字中,端午索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目前流傳下來的文字中常見的寫法是「端午索」。
以下是端午索的例句:
1. 端午節當天,我們全家一起去看龍舟比賽。
2. 參加端午索活動是我們國家的傳統。
端午索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暫時沒有找到相關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