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賦質的意思、賦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賦質的解釋

天賦資質。 明 宋濂 《贈梁建中序》:“餘也賦質凡庸,有志弗強。” 明 高攀龍 《<朱子節要>序》:“學者學焉而得其性之所近,故賦質各别,成德亦殊。” 明 馮夢龍 《<石點頭>序》:“且夫天生萬物,賦質雖判,受氣無别。”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漢語詞典視角下的“賦質”釋義

“賦質”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構成該詞的兩個單字“賦”與“質”的本義及引申義來理解。

  1. “賦”的本義與引申:

    • 本義: 《說文解字》釋“賦”為“斂也”,指征收(賦稅)。其字形從“貝”(代表財物),從“武”(代表以武力為後盾的強制力),本義與征收賦稅相關。
    • 核心引申義: 由“征收”引申出“給予”、“授予”、“賦予”的含義。這是“賦質”一詞中“賦”所取的核心意義,指上天、自然或某種力量所給予的。
  2. “質”的本義與引申:

    • 本義: 《說文解字》釋“質”為“以物相贅”,指抵押。其字形從“貝”(代表財物),從“斦”(斤斤計較),本義與抵押財物以求信有關。
    • 核心引申義: 由抵押物作為“信物”、“保證”,引申出“本體”、“根本”、“禀性”、“資質”、“本質”的含義。這是“賦質”一詞中“質”所取的核心意義,指人或事物内在的、根本的性質或禀賦。
  3. “賦質”的合成詞義: 将“賦”(給予)與“質”(本質、禀性)結合,“賦質”意指:

    • 天賦的本質或禀性: 指人或事物與生俱來的、由上天或自然所賦予的根本性質、資質、禀賦。
    • 先天獲得的特質: 強調這種特質是出生時或形成時就已具備的,而非後天習得。
  4. 經典文獻例證:

    • 雖然“賦質”作為固定合成詞在古代典籍中不如單字“賦”或“質”常見,但其概念廣泛存在于古人的思想中。例如,《文心雕龍·诠賦》提到“賦者,鋪也,鋪采摛文,體物寫志也”,這裡的“體物”就包含描繪事物本質之意,暗含對事物“賦質”的理解。更核心的哲學思想可見于《莊子·骈拇》:“彼至正者,不失其性命之情”,其中“性命之情”即指天賦的本性與真情,與“賦質”概念相通。

“賦質”意指人或事物由上天、自然或某種根本力量所賦予的内在本質、根本禀性或先天資質。它強調這種特質是與生俱來、先天形成的核心屬性。

網絡擴展解釋

“賦質”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天賦資質,即與生俱來的禀賦或特質。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2.使用場景

3.補充說明

4.相關引用

若需進一步探究古籍用例或不同語境下的含義,可參考漢典或《贈梁建中序》。

别人正在浏覽...

白獸幡表勸不像樣蠶要讒二長利騁績赤精大至東遊西蕩迩年感生關涉祼飨鼓蓬蓬梏桎和惠黃棍鹄望将無餞席解署劫餘節欲荊钗記金口津人卡奴窪連溢六夢龍拜魯中叟尨雜滅失明鮮冥子裡拈酒擰扯绮栊輕愆颀然杞人熱核反應宂積三浄山瓶沈謝十二時神授田疏賤死皮賴臉酸鳴俗徒踏牀貪贓逃暑托物陳喻五牛鎢砂相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