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官員的禮服。上繡蟒形,故稱。又名花衣、蟒服。婦女受有封诰的,也可以穿。 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辭歲》:“凡除夕,蟒袍補褂走謁親友者,謂之辭歲。”《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十回:“原來那位新人,早已把鳳冠除下,卻仍舊穿的蟒袍霞帔,在新牀上擺了一副 廣東 紫檀木的鴉片煙盤,盤中煙具,十分精良,新人正躺在新牀吃舊公煙呢。” 洪深 《戲劇導演的初步知識》下篇二:“舊戲行頭中的蟒袍長靠,仍得用一主色,使全體有混一的傾向的。”參閱《清通志·器服三》。
蟒袍是中國古代官員的禮服,因袍上繡有蟒紋而得名,其演變和文化内涵如下:
蟒袍最早可追溯至明代,原為皇帝賞賜有功之臣的賜服,後至清代被列為吉服,文武百官皆可穿着。其蟒紋與龍紋相似,但四爪(龍為五爪),故稱“蟒”,亦名“象龍之服”。
蟒袍不僅是身份的象征,更承載着權力與禮儀秩序。在戲曲中,蟒袍被程式化為帝王将相的專屬服飾,與玉帶搭配構成“蟒袍玉帶”的經典形象。其設計中的“海水江崖”紋飾(象征“江山永固”),以及慶典時百官統一穿蟒袍的“花衣期”傳統,均體現了古代禮制對皇權和社會秩序的強化。
補充說明:戲曲中的蟒袍雖源于明清官服,但簡化了等級差異,皇帝與大臣均穿四爪蟒袍。更多細節可參考相關文獻或戲曲服飾研究。
《蟒袍》是指一種以蟒蛇皮制成的袍子,通常被視為一種上層社會的象征,代表權勢和尊貴。
《蟒袍》的拆分部首為虍(hū)和衣(yī)。其中,虍部為偏旁部首,有4畫,衣部也為偏旁部首,有6畫。
《蟒袍》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帝王制度。當時,皇帝作為最高統治者,常常會穿戴蟒袍來彰顯威嚴和尊貴。因此,該詞成為了對皇帝權威的象征。在繁體字中,蟒袍的寫法基本上是一樣的。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蟒袍的字形可能會有一些細微的差異。但總體來說,蟒袍的字形和現代漢字基本上是一緻的。
1. 他穿着一件華麗的蟒袍,顯得極其威風凜凜。
2. 這位國王的蟒袍上裝飾着金絲邊,非常豪華。
3. 古代帝王坐着玉座,身穿蟒袍接受朝臣的朝拜。
1. 金蟒: 指用金子制成的蟒蛇形狀的飾品。
2. 蟒蛇: 指一種大型無毒蛇類,常見于熱帶和亞熱帶地區。
3. 皇袍: 指專供皇帝穿着的袍子。
近義詞: 蟒衣、龍袍
反義詞: 民袍、貧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