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淫逸迷亂。《淮南子·主術訓》:“人主好鷙鳥猛獸,珍怪奇物,狡躁康荒,不愛民力,馳騁田獵,出入不時。如此,則百官務亂,事勤財匱,萬民愁苦,生業不脩矣。” 高誘 注:“康,安;荒,亂也。”
關于“康荒”的詞義解釋,綜合多來源信息可知該詞存在兩種不同解讀,具體如下:
根據《淮南子·主術訓》及高誘注(),“康荒”意為“淫逸迷亂”,多用于描述統治者的放縱行為:
少數來源(如)将其解釋為“環境荒涼、生活困苦”,認為“康”指安康,“荒”指荒蕪,但此說法缺乏古籍支持,可能為字面拆解後的引申義。
建議在正式語境中優先采用古籍原義,避免歧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淮南子》相關注釋或權威漢語詞典。
《康荒》是一個中文詞語,常用于形容社會安定繁榮的時期逐漸衰退和荒廢的情況。它表達了社會秩序從安定繁榮到混亂衰敗的轉變。
《康荒》兩個字的部首分别是“廣”和“艸”,拆分後的筆畫分别是5畫和12畫。其中,“廣”部表示“寬闊、廣大”,而“艸”部表示“植物、草木”。整個詞語的筆畫較多,意味着寫的時候比較繁瑣。
《康荒》一詞來源于《史記·秦始皇本紀》中的一句話:“自高祖斬蛇起義以來,四百有餘歲,至于孝文用六年。凡盜賊擾害百姓之康者,率皆後嗣之榮枯也。”意為盜賊擾害社會秩序是王朝興衰的表現。繁體字的寫法是「康荒」,與簡體字寫法一緻。
在古代,漢字寫法的演變中,對于《康荒》這個詞的原始寫法曾有一些變化。例如,康字的古代寫法為“廣”,荒字的古代寫法為“皇”。這些寫法在演變過程中逐漸簡化為今天的寫法。
1. 在這個繁榮的城市,突然爆發了一場災難,使得整個社會陷入了康荒之中。
2. 社會的康荒導緻了犯罪率的增加,人們生活在不安定和危險中。
3. 當政府無法有效治理社會問題,社會便會漸漸走向康荒。
1. 康盛:形容社會安定繁榮、昌盛的狀态。
2. 廢荒:形容社會衰敗、荒廢的狀态。
3. 康甯:形容社會安定平和、人民安樂的狀态。
1. 近義詞:安樂、祥和、太平
2. 反義詞:榮景、繁榮、昌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