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溪狗的意思、溪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溪狗的解釋

(1).指 陶侃 。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容止》:“ 溫 勸 庾 見 陶 , 庾 猶豫未能往。 溫 曰:‘溪狗我所悉,卿但見之,必無憂也。’” 郭沫若 《李白與杜甫·杜甫的門閥觀念》:“ 陶侃 本是 東晉 當時的少數民族 溪族 。 晉成帝 鹹和 三年(328年)他已七十歲左右,位至征西大将軍,并讨平了 蘇峻 之難,建立了大功;然而同時的 溫峤 卻在背後稱之為‘溪狗’。”

(2).動物名。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蟲四·溪狗》﹝集解﹞引 陳藏器 曰:“溪狗生南方溪澗中,狀似蛤蟆,尾長三四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溪狗是漢語中對特定犬科動物的古稱,主要見于古代文獻,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分析:

一、字義解析

  1. 溪:指山間的小河溝,常代指山林野地環境(《說文解字》:溪,山渎無所通者)。
  2. 狗:泛指犬科動物,但古代也用于稱呼某些野生中小型獸類(《爾雅·釋獸》:熊虎丑,其子狗)。

二、文獻中的含義

綜合古代字書與方志記載,"溪狗"可能指兩類動物:

  1. 貉子(狸科):
    • 特征:形似狐狸,栖息溪澗山林,夜行性。
    • 例證:清代《閩雜記》載福建山區稱貉為"溪狗",因其"穴居溪岸,聲如小狗"。
  2. 鼬獾(鼬科):
    • 特征:臉紋似狗,常出沒溪邊捕魚蝦。
    • 例證:《浙江動物志》提及浙南民間稱鼬獾為"溪狗"(來源: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數據庫)。

三、現代使用建議

該詞屬區域性古語,當代規範詞典未收錄。若需準确指代動物,建議使用現代生物學術語"貉"或"鼬獾"。


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溪狗”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層含義,需結合曆史文獻和生物學解釋:

一、曆史人物蔑稱

  1. 指向東晉名将陶侃
    該詞最早見于《世說新語·容止》,溫峤以“溪狗”稱呼陶侃。陶侃出身于少數民族溪族(亦稱“傒族”),盡管他官至征西大将軍并立下戰功,但因門閥觀念被同僚輕視。此稱呼帶有地域與民族歧視色彩,反映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對江西士族或百姓的貶稱現象。

  2. 背景延伸
    郭沫若在《李白與杜甫》中分析,陶侃的溪族身份使他在門閥制度盛行的東晉遭受排擠,溫峤的稱呼正是這種社會偏見的體現。

二、生物學指代

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溪狗”是一種栖息于南方溪澗的兩栖動物,形似蛤蟆但尾部較長(約三四寸),可能屬于蝌蚪或蛙類幼體。此名稱現較少使用,需結合具體文獻判斷生物種類。

該詞需根據上下文區分:

别人正在浏覽...

艾符飽膈邊場鄙猥查私稱比出幽辭意達鑒丹宸鬥蟀二耀飯玉發天葩果若過套化國緩獄降名交唱雞谷浄泚經濟特科金石之堅浸薰激湧克勉路程碑路段蘿菔履中毛氈目無流視粘蟲年幼無知泥伏農作物平富普徧祁紅青蟲簪罄心秦七起數溶彙肉身色沮上命神應適要説短論長四膏酸刻素榮太尉突誖頹垣廢井枉說新愁舊恨心腹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