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披襟的意思、披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披襟的解釋

(1).敝開衣襟。多喻舒暢心懷。 戰國 楚 宋玉 《風賦》:“有風颯然而至,王廼披襟而當之曰:‘快哉此風!’” 宋 張景星 《秋日白鹭亭》詩:“開樽屏絲竹,披襟向蕭籟。” 清 杜岕 《張大育頭陀抱琴來同孟新聽彈》詩:“一曲《塗山操》,披襟此日過。”

(2).指衣衫破爛,把衣襟拖挂下來。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四章二:“那些壯丁們在每一個人身上穿着一件衛生衣……大框小洞,帶片披襟,甚至有的一邊袖筒短了一截。”

(3).亦作“ 披衿 ”。猶披心。謂推誠相與。《晉書·周顗傳》:“ 伯仁 總角於東宮相遇,一面披襟,便許之三事,何圖不幸自貽王法。”《藝文類聚》卷五五引 南朝 梁 王僧孺 《<臨海伏府君集>序》:“與君道合神遇,投分披衿。” 唐 杜甫 《奉贈盧五丈參謀琚》詩:“入幕知 孫楚 ,披襟得 鄭僑 。” 清 陳盟 《與親友話舊》詩:“所願故鄉歸有路,披襟重話再生歡。”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披襟”是一個漢語詞彙,常用于形容敞開衣襟的動作或姿态,引申為表達豪放、豁達的心胸。根據《現代漢語詞典》,披襟指“敞開衣襟”,強調一種自然、不羁的狀态,多用于文學或日常描述中,以比喻人的性格開朗或情感外露。例如,在古詩詞中,如李白的詩句“披襟當風”,就形象地描繪了迎風敞懷的灑脫意境,傳遞出無拘無束的情感。

從詞源角度,披襟由“披”(意為展開或覆蓋)和“襟”(衣襟)組合而成,最早見于古代文獻,強調物理動作與精神象征的結合。在現代用法中,它常用于形容人在輕松場合下的行為,如“披襟而談”表示暢所欲言,體現了漢語詞彙的豐富意象和文化内涵。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

來源:《漢語大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

“披襟”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含義及用法:

一、基本含義

解開衣襟,袒露胸懷,常形容坦率豪放、舒暢心懷的狀态。


二、引申義項

  1. 衣衫褴褛,衣襟拖挂
    形容衣物破舊不整的狀态。

    • 例:郭沫若《洪波曲》中“帶片披襟”描述壯丁衣衫破爛的情景。
  2. 推誠相與,坦誠相待
    引申為敞開心扉、真誠交往。

    • 例:《晉書·周顗傳》“一面披襟,便許之三事”,指以真心待人。
  3. 比喻降服或臣服
    見于沈約詩“峣武稍披襟”,喻指通過寬厚政策使敵方歸順。


三、使用場景

如需更多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風賦》《晉書》等古籍,或查閱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哀哇百支支罷瘠保安隊捕廳不足言孱懦澄懷遲重楚楚動人倅廳啗悅饤饾敦懇敦學飛舞風姿分卡感諷根兒官服雚蒻鬼把戲龜途姑媱毫安鬨然活活簡命嬌嫮交境傑閣急手眷盼覺心鞠域來因靈鏡力勤履璧慢言民舍曩賢濃深權埶趨侍絨毯肉中刺辱末三鬣松三師突轶委府五倍子無念香羅憲象賢義下田錫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