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孤寂的客舍。 唐 許渾 《瓜州留别李诩》詩:“孤館宿時風帶雨,遠帆歸處水連雲。” 宋 秦觀 《踏莎行》詞:“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 清 黃景仁 《春夜雜詠》:“輕陰積孤館,枕簟流微涼。” ********* 《客感寄某》詩之一:“一夜秋風蘭蕙折,殘星孤館夢無成。”
“孤館”是一個古典文學中常見的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孤館”指孤寂的客舍或旅館,強調環境的冷清與旅人的孤獨感。該詞常出現在詩詞中,用于烘托羁旅愁思或漂泊無依的心境。
孤獨與寂寥的象征
如宋代秦觀《踏莎行》中“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通過“孤館”與“春寒”“斜陽”的意象疊加,強化了谪居的凄涼。
羁旅漂泊的寫照
唐代許渾《瓜州留别李诩》寫道:“孤館宿時風帶雨,遠帆歸處水連雲”,以孤館與風雨呼應,表現旅途的艱辛。
情感載體
清代黃景仁《春夜雜詠》中“輕陰積孤館,枕簟流微涼”,借孤館的寂寥暗喻内心的孤寂。
“孤館”不僅是物理空間的描述,更承載着詩人對孤獨、漂泊的深刻體驗。如需查看更多詩詞用例,可參考滬江線上詞典等來源。
孤館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孤指的是獨自、獨立、孤獨的意思,而館則指的是房屋、建築物。因此,孤館的意思可以理解為一個獨自獨立的房屋或建築物。
孤館的第一個字“孤”是由“子”和“光”兩個部首組成,共有4個筆畫。第二個字“館”是由“香”和“宀”兩個部首組成,共有13個筆畫。
孤館這個詞源于《莊子·天下篇》:“大廟漸盛,山林漸少,丘墟漸少,孤館、食喪之居漸起。”繁體字“孤館”可見于古代文獻和部分中文書籍中。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形式和現在有所不同。以孤館為例,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是連續書寫,沒有間隔。且字形比現代的字體更加繁複,線條更加曲折,字形變體更多。
1. 村莊外有座孤館,是一個隱逸者修行的地方。
2. 這裡曾經是一處孤館,經過多年修繕已成為旅遊景點。
孤獨、孤島、孤兒、館舍、館員、館藏
獨宅、獨棟、單戶
群館、多層建築、鄉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