頑傲的意思、頑傲的詳細解釋
頑傲的解釋
愚頑而傲慢。 漢 蔡邕 《九疑山碑》:“建于 虞 舜 ,聖德光明,克諧頑傲,以孝烝烝。”《新五代史·四夷附錄一》:“ 契丹 比佗夷狄尤頑傲,父母死,以不哭為勇。” 宋 歐陽修 《胡先生墓表》:“先生為人師,言行而身化之,使誠明者逹,昏愚者勵,而頑傲者革。”
詞語分解
- 頑的解釋 頑 (頑) á 愚鈍:愚頑。冥頑不靈(愚昧頑鈍不靈活)。 不容易變化或動搖:頑固。頑強。頑敵。頑症。刁頑。負隅頑抗。 淘氣,胡鬧:頑皮。頑童。 同“玩”①②。 筆畫數:; 部首:頁; 筆順編號:
- 傲的解釋 傲 à 自高自大:驕傲。傲岸(形容性格高傲)。傲骨。傲慢(輕視别人,對人沒有禮貌)。傲視。高傲。孤傲。 藐視,不屈:傲然。傲霜鬥雪。 筆畫數:; 部首:亻;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頑傲”是一個相對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融合了“頑劣”與“傲慢”的雙重特質。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進行詳細解釋,并輔以權威參考:
一、核心釋義
“頑傲”意指固執愚妄且驕傲自大。其中:
二、古典文獻中的印證
雖未直接見于主流詞典,但其構詞邏輯與古典用法相通。例如:
- 《紅樓夢》 中“頑劣”形容賈寶玉叛逆不羁(第三回),而“傲”在典籍中常批判驕矜之态,如《論語·泰伯》“驕且吝”。二者結合可推演“頑傲”的貶義内涵。
- 《說文解字》 釋“頑”為“㮯頭也”,引申為愚鈍;“傲”在《說文》作“倨也”,指怠慢不敬。
三、現代語境與使用
現代漢語中,“頑傲”多用于文學或批評語境,形容人拒絕接受意見且态度倨傲。例如:
“他性格頑傲,對師長勸誡充耳不聞,終緻學業荒廢。”
此用法承襲古義,凸顯對他人的輕視與自身的偏執。
四、近義詞辨析
- 頑劣:側重愚昧刁蠻,多指行為不端(如“頑劣成性”)。
- 傲慢:側重态度高傲,未必含固執之意(如“态度傲慢”)。
- 桀骜:強調強硬不屈(如“桀骜不馴”),與“頑傲”的貶義程度不同。
權威參考來源:
- 《紅樓夢》(曹雪芹):對“頑劣”等性格的文學刻畫,見中國文學網(古典文學庫)。
-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漢字本源考釋,見漢典(《說文》檢索系統)。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對“頑”“傲”的獨立釋義(商務印書館),未收錄“頑傲”詞條,但構成邏輯符合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
“頑傲”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文獻來源解釋如下:
1.基本釋義
“頑傲”指愚頑而傲慢的性格或态度,強調既頑固不化又自大輕慢的特點。其中“頑”側重愚昧、固執,“傲”則體現傲慢、不謙遜的品行。
2.文獻出處
- 漢代蔡邕《九疑山碑》提到:“克諧頑傲,以孝烝烝”,形容舜帝以德行感化頑固傲慢之人。
- 宋代歐陽修在《胡先生墓表》中寫道:“頑傲者革”,說明通過教化可使傲慢者改變。
- 《新五代史》記載契丹人“尤頑傲”,以父母去世不哭為勇,反映其文化中的倔強與傲慢。
3.用法與示例
- 作形容詞:如“此人性格頑傲,難以溝通”。
- 作名詞:如“教化頑傲需以德感之”。
- 古籍中多用于描述需被德行感化的對象,或批評缺乏禮教的行為。
4.近義詞與辨析
- 近義詞:桀骜、倨傲(側重傲慢);冥頑(側重頑固)。
- 區别:“頑傲”兼具頑固與傲慢雙重含義,語義更綜合。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背景,可參考《九疑山碑》《新五代史》等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擯絶布衣黔首稠濁黜位削地頂戗冬冬聲惰孏多羅都柱反過來放懈翻雲覆雨芙蓉劍幹冬耿耿于懷官辦好處和必斯黃碘皇靈荒謬絕倫兼秋教育社會學荊褐決事比拒載開冬枯枿朽株纍犯厘麰靈鈎靈潔龍竹鸾緘冒金花茂宰面子帳名望牛黃女家配兵秋宵牷牲榮埶僧臘滲雜射人實坯坯私分鎖怨宿頭吐翠拖牀兔頭獐腦外層大氣忘齒頑飔遐被獻替細長